
会员
货币政治:汇率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更新时间:2019-01-03 10:37:49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详述了笔者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提供的理论原理超越了笔者早期的构想。笔者一直对进一步整合汇率如何影响经济主体的因素特别感兴趣,这些因素主要反映在对传递效应的关注:汇率波动的幅度通过相对价格变动的方式传递至国内经济。此外,笔者试图放大社会经济部门之间所能发现的细微差别和准确性:出口商彼此不同,有着商业和金融利益的经济主体也彼此不同。其他学者已经对类似的课题有过出色的成果,笔者努力把他们的研究进展吸收进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孙丹 刘东旭 王颖樑
上架时间:2016-05-01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杰弗里 A.弗里登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金融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商业银行转型、产权市场的发展、资本推动型企业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围绕资本市场开放、金融风险配置、科创板使命、全球金融市场展望等议题展开研究;围绕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本质、机制体制改革、城市化建设等问题展开论述;对金融科技运行现状、金融供给侧改革下的资管行业、结构转型与广义信贷、信托业转管理10.1万字
- 会员现阶段中国供给结构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低效劣质供给多,高端优质供给少,而根本原因是部分基础性要素配置市场化机制和政府配置资源的决策机制不健全。本书分析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机理,提出优化供给结构需要推进基础性要素配置市场化和生态产品供需市场化,以普惠、透明、稳定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增加优质民生服务供给,完善政府配置资源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形成需求引导投资、管理15万字
- 会员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融协同、协调发展。如何有效克服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建议解决当前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促进资金“脱虚向实”,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产融协同发展。管理14.2万字
- 会员本书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本投资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历程,并归纳总结了各阶段的历史特点和发展模式,在总结国有资本投资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还存在国有资本投资效率不高、国有资本投资体制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乏力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总体对策与实施路径。管理12.2万字
- 会员《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充分把握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报告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31.4万字
- 会员在正金银行的发展中,政府(大藏省)出于实现货币目标的目的,对正金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而同时又设法加强控制,大藏省、民间股东、银行的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为了各自利益,利用规则相互博弈的格局。本书从正金银行的创办人入狱开始,逐渐展开了正金银行的权益之争,介绍了大藏省对正金银行由监督到直接控制,民间投资又如何与大藏省周旋以图更大的利益,介绍了大藏省如何通过选派安插自己的代表人实现了对正金银行的完全控制。管理13.9万字
- 会员2006年,“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乡村银行,打破了近百年的金融业运行“铁律”,使得金融真正发挥对无信用、无担保、低收入人群“雪中送炭”的效应,使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也证明了农村金融支农效果研究的前瞻性与可行性。本书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管理11.5万字
- 会员《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数据要素赋能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方法与实践》聚焦于特定供应链场景中的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按顺序阐述数据驱动供应链金融工作的整个过程。本书共12章,从总体概述、数据实施工作、数据成果运用、知识沉淀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的理念和实践,深入研究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作者提供了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的全面实践指南,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利用数据的价值,管理25万字
- 会员本书以监管套利作为研究影子银行的主要视角,对其发展及规范期的监管套利行为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剖析。首先,本书将多年来围绕银行所展开的各类影子银行具体业务形态进行分类,就其运作方式、业务特点和套利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监管博弈视角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监管的博弈、监管套利模式的演变。然后,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关于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书中以监管机构为管理1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