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船夫日记(全新修订本)
更新时间:2019-01-04 22:35:49 最新章节:[译后记]感谢奥斯维辛
书籍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感谢奥斯维辛”的跨时代沉思录。《船夫日记》1992年出版,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自1961年至1991年所写下的日记。这本历时三十年的日记,记录的不是日常的琐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对自己平日所进行的、近乎偏执狂的思考的哲学性表述和文学性记录,是他与帕斯卡、歌德、叔本华、尼采、卡夫卡、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的对话。凯尔泰斯像一个冷静理智的科学家,用客观的眼睛,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维碎片,坦率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念和尝试,将生活描述与艺术表述有机结合在一起。
译者:余泽民
上架时间:2015-03-01 00:00: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莱
- 会员世界已经在谎言中变得老残,只等着最后那慈悲的一刀。本书是《船夫日记》的续篇,写于1991到1995年,是凯尔泰斯日记体哲思文集的第二部。凯尔泰斯延续了《船夫日记》中对尼采、卡夫卡、维特根斯坦、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等人广阔的阅读和对话。然而,相比《船夫日记》,本书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联系更为紧密,在五年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作者游历欧陆各国。在这些游历的记录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与对生命、人性、外国随笔8.8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作者在战争期间与家人们的书信集。在家书中,吕多维克讲述了自己的行程,包括从布雷斯特到中国北方海滨的漫长航程、与上海徐家汇耶稣会机构的来往、法军在交趾支那的活动等等,与亲友们分享了经历见闻,表达他对家人、故土的思念。同时,吕多维克记述了联军偷袭塘沽、进入北京、劫掠圆明园等历史事件,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完全陌生之地的数年间对战争暴力的亲身体验,也为我们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圆明园劫难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学21.6万字
- 会员《鳕鱼海岬》(CapeCod,1865),共约195千字,其中包含注释842条,约52千字。这本书以错综交叠的方式记述了梭罗三次探访马萨诸塞州鳕鱼岬的经历,除了作者例有的精彩风物描写和丰富人文掌故之外,还着力刻画了自然的变迁和人力的渺小,以及自然给人的心灵提供的滋养和启迪。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在制订鳕鱼岬保护方案时以此书为依据之一,受此书影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也曾推动保护鳕鱼岬的法案。《鳕鱼海文学20万字
- 会员《不朽的名篇:影响世界的文字》一书,精选了跨越时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学与思想瑰宝。从古典哲思到现代文学,从东方的深邃智慧到西方的理性光辉,每一篇章都闪耀着人类精神探索的火花。它们不仅塑造了文化的根基,更激发了无数心灵的共鸣与变革。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那些文字背后不朽的力量,以及它们如何跨越世纪,继续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学10.8万字
- 会员《OldChristmas》是华盛顿·欧文在其代表作《见闻札记》中收录的一部作品,通过描绘英国传统圣诞节的场景,展现了节日期间家庭团聚、炉火熊熊、食物丰盛以及邻里间相互邀请、共同庆祝的温馨与欢乐,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习俗的珍视。文学1.7万字
- 会员以自己为写作出发点的安妮·埃尔诺,为什么将写作视角反转,投向外部世界?答案就在这本时间跨度长达7年(1993—1999)的社会观察记录中。从波斯尼亚的战争到贫困、艾滋病等社会问题,从巴黎地铁的恐怖袭击到与普通店员的细微互动,埃尔诺试图通过捕捉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量快照,抵达一个时代的真实。时间流逝的感觉不是来自我们自身。它来自外部,来自成长中的孩子,来自搬离的邻居,来自那些变老和死去的人。——《外面的文学3.6万字
- 会员《生命之乐》是英国银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学家和博学家卢伯克爵士专门给青年人写的散文集,分两卷,以23篇文章罗列了人生中的乐事,借此鼓励青年人走出对未来的迷茫,走出情绪低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启自己的漫长旅程。《生命之乐》的上卷主要谈及读书、交友、旅行、居家、科学、教育等问题;下卷主要谈及健康、财富、绘画、音乐、诗歌、自然、工作等问题。《生命之乐》和卢伯克的另一部散文集《生命之用》可作为姊妹文学15.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我给文学置入了一些坚硬的、沉重的,甚至是暴力的东西。它们与生活境况相关,与我十八岁之前生活的世界的语言相关,与一个工人和农民的世界相关。它们永远是真实的东西。我认为,在我的情况下,在我作为一个阶层跨越者的情况下,写作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赠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作家弗雷德里克-伊夫·热奈无规律地向安妮·埃尔诺提出问题。在这些回答中,作者努力为从三十年前开始的写作实践做
- 会员安妮·埃尔诺和她的爱人马克·马力,拍摄下14张两人云雨过后的杂乱相片,然后分别用文字记录下可见和不可见的东西。在拍摄这些相片的时间前后,埃尔诺罹患乳腺癌。生长肿瘤的乳房,大量脱落的头发,抗癌药物侵害的病体,这位用自身经历书写生活的作家将残缺的身体转移到相片之中。物质性的东西成为爱、死亡、欲望、缺失的唯一证据。
- 会员以自己为写作出发点的安妮·埃尔诺,为什么将写作视角反转,投向外部世界?答案就在这本时间跨度长达7年(1993—1999)的社会观察记录中。从波斯尼亚的战争到贫困、艾滋病等社会问题,从巴黎地铁的恐怖袭击到与普通店员的细微互动,埃尔诺试图通过捕捉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量快照,抵达一个时代的真实。时间流逝的感觉不是来自我们自身。它来自外部,来自成长中的孩子,来自搬离的邻居,来自那些变老和死去的人。——《外面的
- 会员《我走不出我的黑夜》是一本病中探望日记,也是一部关于衰老、死亡和母女关系的沉思录。它记录了安妮·埃尔诺试图帮助母亲从阿尔茨海默病中康复,但最终徒劳无功,以及在照护过程中她感受到的内疚、恐惧、沮丧与和解。“我走不出我的黑夜”是作者母亲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只有“黑夜”的时刻,埃尔诺不离弃失智症的母亲,坚持在痛苦中书写。这本书是作者和自己母亲的故事,也是所有女儿和母亲的故事,也是走向衰老和死亡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