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
更新时间:2019-05-06 16:50:06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为荣格对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为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如荣格所说,中国用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带来了金花的优雅芬芳,使西方人对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译者:张卜天
上架时间:2016-07-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瑞士)荣格 (德)卫礼贤
最新上架
- 会员宋代是行记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行记佳作,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与审美价值。作者从文献、文学、文化诸层面对宋代行记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梳理其源流演变,明辨其文体内涵,探讨其中折射的宋人行旅生活面貌。同时,以他者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宋人笔下的异域风物、异族形象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因子。并从旅行文化的视角研究行记中地—人—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借此剖析宋人的文化心态。文化31.4万字
- 会员《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文化12.1万字
- 会员本书从汉代的民族文化理想追求这一历史场域中去寻找《淮南子》审美理想的生成意义,进而以《淮南子》审美理想整体设计、审美范畴、大美形态、审美人格、艺术理想为内容体系,选取其中能概括每一命题的核心范畴、话语为纲目,建构起《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的完备形态。文化28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举办的“法藏与东亚佛教研究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十一篇文章,两篇书评。其中法藏研究九篇,皆以传世文献和海外珍稀文献为依据,讨论法藏思想观念及文本等议题。华严宗研究两篇,一篇从翻译等角度讨论华严宗的观音诠释,一篇讨论伯亭续法对法藏华严判教思想的发展。两篇书评分别是关于《大乘起信论》的成书问题与中国儒道佛三教关系。文化17.5万字
- 会员本书运用文献、纸草、铭文等多种史料,以犹太观念为切入点和载体,探究了犹太文明在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犹太文明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立体地展示了相关时期地中海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犹太观念在长时段上的变化以及文明间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犹太观念的叠加与变异情况。全书详细探究了文明中心主义在古代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深入理解相关时期的犹太文明与地中海世界文化19.5万字
- 会员本书由研究卷和资料卷两部分构成:研究卷七篇十九章,资料卷网罗从日本上古文学作品中析出的佛教词语及出自佛典的语句近五千条。本书旨在全面论述日本上古文学与汉文佛经的影响关系,系统地揭示《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怀风藻》和《风土记》等作品的佛教文体特征。日本上古文学作品普遍存在三种类型的文体及其位相表征,即受到中土文献影响的传统表达、源自佛经文体浸染的佛典表达、在传统表达和佛典表达基础上衍文化2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