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来在线阅读
会员

源头活水来

汤忠赞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集12.3万字

更新时间:2020-03-13 15:56:15 最新章节:第181章 总是山水美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源头活水来》是一部个人文集。作者将业余创作的150余篇(首)散文、诗词作品进行了结集。内容上,既颂扬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又表现出对律师工作、知识学问和生活乐趣的执着追求。通篇文字朴实,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优秀之作。
品牌:百花洲文艺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百花洲文艺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汤忠赞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总括先秦至近代文论发展之大势,又阐释分析了重要理论家和理论名著,对总体文学观念以及诗、文、词、小说、戏曲等各体文学的批评及理论都有论述。内容包括: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汉魏六朝时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唐宋金元时期。
    张少康文学37.4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周作人自编文集之一》,初版《泽泻集》于1927年出版,除周作人自撰序外,共收文章二十一篇。虽谓“小书”,却不乏名篇,如《苍蝇》《故乡的野菜》《吃茶》《乌篷船》《苦雨》《死法》等。周作人于序言中已经表明,这些文章“自己觉得比较中意,能够表出一点当时的情思与趣味的”,并因喜欢“泽泻”这种小草,便将其作为书名。
    周作人文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了人文、社科、理工类等不同学科老师的12篇活动整理稿,有科研学习的实用方法,更有人生态度与悟道真知。
    宁琦主编文学13.1万字
  • 会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书以创建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桐乡二十景为由头,组织桐乡市诗词楹联学会进行诗词、书画创作,包括《诗书合璧——桐乡运河二十景》等主题创作(20首诗20幅书法)和吟咏大运河桐乡段之常规题材之《诗情画意——桐乡运河风景》(43位诗人150多首诗,20幅画)。聚焦创建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桐乡二十景,桐乡市诗词楹联学会发挥优长,组织诗人采风撰写同名诗篇,部分诗篇作相应的软
    张金荣主编文学1.4万字
  • 会员
    本书展现了公兰谷先生的学术成就,全书分为七个部分:“现当代文学评论”,主要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从内容结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进行了分析;“古代诗词研究”,主要就中国古代著名诗词作者的作品特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诗经学研究”,主要就从汉代至清代的诗经学研究进行描述,梳理了中国古代诗经研究脉络;“文学创作之小说”“文学创作之散文”“文学创作之诗歌”“文学作品之翻译”主要是作者创作和翻译的作品
    公兰谷文学35.4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48篇北大毕业生发言稿,根据发言稿主题内容、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毕业去向等,分为“问少年心事”“用青春完成作业”“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四个篇章,从不同角度感受北大的精神,教育的魅力。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编文学7.3万字
  • 会员
    宜红古茶道是“万里茶道”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沟通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是第二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书中通过宜红古茶道文化遗产研究、宜红茶历史与文化研究、“容美茶”历史与文化研究、万里茶道研究四个部分,从历史文化探究视角,对宜红古茶道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讨论了宜红古茶道、宜红茶及万里茶道的历史地位、兴衰、与当地历史发展关系、当代发展选择及品牌建设等问题,并对发掘相关历史文化遗产
    王小平主编文学39万字
  • 会员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留存在内心深处而不愿触碰的记忆。这些记忆无论隐藏多久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当你的脚步无意停留,当你的思绪暂时停顿,或是不特定的某一瞬间,隐约相似的场景、隐约相似的情形,突然地浮现你的眼前,越来越清晰的记忆画面,在脑海中闪现……就在这样的一刻,我又想起了家乡的院落,想起了院子里那棵大树,想起了那些过往的片段……这一次,自己没有刻意地压制,任思绪飞扬,连接着点点滴滴
    青子文学8.5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国内学者在海外中国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业已发表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论文。作者包括严绍璗、阎纯德、张西平、何培忠、葛兆光、刘东、石之瑜、梁怡、周武、唐磊、吴原元等该领域的老中青十余位学者。这些学者大多数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或是中心学术顾问。文章分别介绍了该学科创立初期的情况、主要奠基人孙越生的贡献、学科研究对象的厘清与辨析、学科领域的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该领域研
    唐磊 何培忠主编文学26.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2011年,在其日常写作的地点——塞尔吉的家中,安妮·埃尔诺接受了纪录片女导演米歇尔·波尔特的采访。没有哪个作家比埃尔诺更符合这样的访谈前提:我们长大和生活的地方是写作扎根的现实背景。在这本访谈录中,埃尔诺谈论了自己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谈到了其写作欲望的诞生,以及她赋予写作的社会、政治和神话的意义。如何以作家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为什么会有这样风格的作品?为什么必须书写生活?文学意味着什么?通过书
    (法)安妮·埃尔诺文集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