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该不是你带着红警基地吧在线阅读
会员

民国,该不是你带着红警基地吧

一三不上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军事抗战烽火5.6万字

更新时间:2023-03-13 18:11:35 最新章节:第26章 有了牵挂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齐瑞穿越到一个深山老林当中,来这里第一天,差点就被当做壮丁抓走,老爹为了不让他当炮灰,替子从军,家中没了老爹,娘亲妹妹全都被人欺负,齐瑞却一点也不当回事,因为他有个红警系统,只要收集怨念值,可以要人有人,要坦克有坦克,红警军团刚组建,这才搞清楚年代,原来这里是民国
版权:创世中文网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奔跑的呼噜军事连载3491字
  • 免费
    回到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沈毅飞觉醒空投系统。“我说了,我指挥的战役那就不会空手而归。”“如果你们还要殊死抵抗,那么我将火力碾压!”战场上,沈毅飞的攻打点那就是军火库!富则极致的火力碾压,穷…李云龙:什么?沈毅飞就没打过这么穷的战!
    文娱憨军事连载18.4万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凤林鸣醅军事连载4772字
  • 免费
    一个立志当演员追女明星的医学生,在一次片场的意外当中穿越了,睁开眼就看到了电视剧里的人物。现在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竹山居士123军事连载17.1万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作家HsZxW0军事连载2516字
  • 免费
    十七年秋,上海码头。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汽笛声扑面而来,徐长卿站在甲板上,望着逐渐清晰的黄浦江岸线,修长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西点军校毕业戒指。他身着笔挺的藏青色西装,在满船归国留学生中格外醒目——不仅因为那副江南文人特有的清俊相貌,更因左胸口袋上方那枚小小的金色徽章: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鹰徽。
    中华英雄雄霸军事连载5.2万字
  • ————“没人想做别人的筹码,可总有人得牺牲吧?”————“说我们是军人,我们没脸,我们没脸承认啊。”————“我们不过是想挣扎出一个人形,人形明白吗?”————龙文章如此说着,眼中的泪水打着旋的坠落,在饱受战乱的大地,开出一朵朵绝望的花。团长,我的团长,他终于是累了,躺在地上,死尸一样。————
    风颂歌军事连载33.9万字
  • 一朝穿越,杨硕出现在雪山草地,正跟着李云龙一起抢粮。粮食到手,俩人被一撸到底齐齐背上大锅,成为难兄难弟。李云龙成天骂骂咧咧,杨硕却暗自窃喜,他激活了抗战烽火系统。大转移结束,总指命令各部休养生息、韬光养晦,杨硕总算可以放开手脚,招兵买马、扩充地盘、发展军备...三七年敌寇来袭,第五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二十师团剑指晋原城,一支钢铁洪流横空出世拦截在敌寇面前。总指:我们什么时候也有了甲种
    长歌当哭z军事连载38万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作家y3军事连载4806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场意外,张震霆来到这个家国不幸、倭寇肆孽的年代。做狗熊还是当英雄?没得选也不想选,挺起胸膛尸山血海往前走就是了……
  • 老套的系统,不一样的剧情。毕竟做李云龙保姆那是不可能的。总之,这是一本不太正经的亮剑同人文,希望读者们能够喜欢。
  • 苏耀阳来到1937年的南京,看着那即将饱受蹂躏的城市和即将被屠戮的百姓,他的内心涌起不甘和无奈,最后化为了愤怒。既然来了,那就开干吧,就从拯救那群从教堂里逃出来的学生们开始。
  • 免费
    真实的抗战史是全民抗战,抗战时期体现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更加体现抗战时期,抗日英雄和先烈的悲壮,很多抗战英雄的起因也是报仇,因为日本鬼子的残忍,杀害了很多这些抗日英雄的亲人,所以走上了找日本鬼子的讨个公道,讨个说法的复仇之路,抗战期间的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体现出来的是不屈不挠的血性,更加体现出来一个民族的血性!同时写出了那个时代真实的老百姓生活,真实的写出抗日时期的英雄英烈悲
  • 会员
    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儿郎十万军!华夏四万万同胞,岂容小鬼子猖獗!杀鬼子,保家卫国,为了军人的荣裕,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同胞,为了民族的尊严,热血的中国军人舍生忘死,不斩尽倭贼,誓不休!......
  • 会员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