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本正:从务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学(1902—2022)在线阅读
会员

务实本正:从务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学(1902—2022)

陆军 马学强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教育36.3万字

更新时间:2023-11-14 18:34:59 最新章节:后记二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上海市第二中学是由晚清上海著名士绅、教育家吴馨于1902年创办,是与蔡元培创立的爱国女校齐名的中国最早的女子教育之一。曾先后更名“务本女中”“怀久女中”等。该校师资质量高,久负盛名。1952年7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学。1954年,学校被命名为首批上海市重点中学。1963年,确定为首批市重点办好学校之一。1967年11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第二中学,开始男女生兼收。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该校历史悠久,名师、名生云集。吴馨、杨天骥、杨明晖、沈心工、陆澹安、钱行素、吴若安等先后在此任教。杨荫榆、汤国梨、张默君、陈君起(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吴若安、张锦秋(院士)、左焕琛、严隽琪,以及杨耐梅、胡蝶、姚明、胡歌等相继在此就读。2022年,学校将迎来建校120年校庆纪念。为迎接120周年校庆,该校与马学强、叶舟教授团队合作,专门成立课题组,置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变迁与文脉演进,对这所江南名校进行专题研究。《务实本真:从务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学(1902—2022)》一书,基本框架分序言、导读、正文8章,附录等。附录部分包括:学校沿革图、大事记、历任校领导、重要档案文献摘选、主要参考文献等。书稿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组成,撰写中采取以图带文,以文释图的形式,图文并茂。大量图片形象、直观展现从从务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学变迁的脉络,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布,弥足珍贵。书稿在章节的设计上也颇具匠心,脉络清晰,一些内容的表述颇有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全书版面字数45万左右(其中文字约32万,图片260幅)。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陆军 马学强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成都市职业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为主线,深入分析了职业体验教育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普职融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了以“全生命周期”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职业体验—生涯指导—专业探索”一体化生涯发展体系;以市域统筹、普职融通为引领,建立“市级区级校级家庭”四级统筹机制、“家园校园产业园公园”四园运行机制、“目标内容方式效果”四维监控机制;以四园同构、协同育人为路径
    高瑜社科9.7万字
  • 会员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辅导员以不同的身份角色,主动且全面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西华大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加强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并在育人实践中形成了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经验交流和分享,学校面向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管理服务的相关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广泛征集大学生思
    罗世韡 陈雁主编社科40.1万字
  • 会员
    我们继2021年7月出版《曾康霖读书笔记》之后,再次整理出版曾康霖老师的读书笔记,期望能够丰富读者朋友的精神世界。本辑曾康霖读书笔记,仍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中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展现曾康霖老师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缪明杨主编社科61.1万字
  • 会员
    随着知识驱动创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本书聚焦新时代中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变革问题,对相关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研究对象并借助相关理论凝练研究框架,回顾了中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转型的历程,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分别描述当前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教师学术身份转型的应然方向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郝广龙社科28.1万字
  • 会员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的以来,以为核心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深邃、意蕴高远的重大论述,为新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价值观念碰撞博弈、交锋整合的过程中,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关乎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发展走向,也与大学生
    范益民社科21.3万字
  • 本书从钱学森图书馆作为教育场馆的实践出发,从理论阐释、场馆建设、藏品展陈、网络传播、观众互动和媒体报道各方面展开介绍其育人功能与相应机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普及与创新教育、青少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相关经验与成果。通过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钱学森图书馆尝试打造新型的教学关系,突出“大思政课”之“大”,引导观众触摸科学家精神。
    汪长明 张文珺等社科10.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真实的儿童英语学习案例,为儿童英语启蒙及进阶探索一种听力为先、错峰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并针对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和误区,提供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让英语学习不再痛苦;帮助家长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科学学习,突破英语提升的瓶颈。本书的目标是帮助儿童顺利学会英语,学好英语,并且爱上英语。
    金茜社科15.1万字
  • 由罗伯特·J.马扎诺博士牵头领导研究的“学习的维度”是一个综合性模型,也是一个基于研究者和理论家对学习的认知来界定学习过程的教学理论框架,其前提是五种类型或维度的思维对成功的学习至关重要。这五个维度是:维度1:态度与感知;维度2:获取与整合知识;维度3:拓展与精炼知识;维度4: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维度5:思维习惯。“学习的维度”是重组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有力工具,尤其适用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与课程教学一
    (美)罗伯特·J.马扎诺 (美)黛布拉·J.皮克林 (美)黛西·E.阿雷东多 (美)盖伊·J.布莱克本 (美)罗纳德·S.勃兰特 (美)瑟瑞尔·A.莫菲特 (美)黛安·E.佩恩特 (美)简·E.波洛克 (美)乔·苏·惠斯勒社科15.2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作者博士学位论文修订,在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范式中分析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对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理论基础、文献、政策文本等进行分析,并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加深对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实践效果、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等的理解。
    李政蓉社科17.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是高等学校分类研究可能的突破口。我国相关研究表现出对分类结果的过度崇尚,而因方法的失当与缺位,分类者对分类结果的互不认同在所难免。本研究归纳了现有高等学校分类研究的类型和研究范式,尝试提出和应用一种“理想分类法”,通过理想类型、历史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雷家彬教育13.8万字
  • 会员
    家长和教师肩负一个重大的责任与使命,那就是,应当从根本上去引导孩子自主、快乐成长,从而彻底解放家长和教师,让教育回归心灵深处。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和自由发展,而不是想方设法控制他。《管一辈子的教育(第2版)》正是从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从学习能力、才能、才华、习惯、安全等几个关键点切入,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个教育支持系统一本通。《管一辈子的教育(第2版)》适用于6~
    林格教育29.5万字
  • 会员
    本书将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法与质性研究的访谈法相结合,对“95后”大学生的劳动目的意义观、劳动荣辱观、劳动分工观、创新劳动观及对劳动相关社会问题的认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结论显示,“95后”大学生的劳动观相对比较积极,但部分大学生的劳动观还存在消极倾向,有些大学生对劳动相关认识还不够清楚。大学生劳动观的形成主要受个体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劳动观教育、家庭劳动观教育
    郑银凤教育22.5万字
  • 会员
    专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读写说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即基于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系统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发。具言之,第一编“永葆青春的马克思主义”坚守理论阵地,着力思想引领,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二编“前赴后继托起今日辉煌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进程,阐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亦厘清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境遇。第三编“朗朗乾坤昭示盛世中华来临”分析
    程艳 丁祥艳教育29.1万字
  • 会员
    语文名师当然应是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名师”。他们的语文教学技能和教学思想是从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而来的,有着很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已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探索,新一轮的课改在2011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颁布后向着更为深刻、更为宽广的方向延伸。
    刘金玉教育19.8万字
  • 会员
    《21世纪大学教育与学生创新素养发展新思维》是在以大学教育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影响作为研究和考察的目的,以组织、学科、话语作为理论分析视角,考察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活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问题,以内在逻辑关系的解读、考量为研究重点,突出社会学研究的理路,旨在揭示在既有的大学育人机制和育人活动中,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产生影响的方面、影响结果及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该书的出版,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
    吴淑芳教育2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