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方药篇解读
更新时间:2024-07-03 16:03:40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继承、宣传、推广。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此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方药篇》,该书将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沈老学术思想。增加沈老在用药思路的独到之处,基于嫡传弟子个人临床经验,详解临床用药的方法,并补充部分沈老在临床上用而未述之药。以期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韩学杰等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四十年基层针灸得失录》作者杨承岐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基层医生,曾任职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作者十二岁学医,十六岁悬壶乡里。虽然因小儿麻痹症夺去了左腿的健康,但为了诊治患者,靠一根拐杖,一架破旧自行车的帮助,走遍了方圆百余里大小村庄的千家万户。作者将其三十多年临证得失倾囊写出,毫无保留。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源于临床又验之临床,是他后半生攻病克难的“百宝囊本书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经验,医学10.3万字
- 会员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医学16.8万字
- 会员本书是以任之堂讲课提纲为写作蓝本,以中医学子在任之堂求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作为重点叙述,把“由脉把出病机,由病机写出治法,由治法处方选药”这一系列完整辨证过程奉献给读者。并在听课笔录手稿和录音整理的基础上予以编排润色,故写作风格是原汁原味的讲课形式。本书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语言白话,通俗易懂,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医学19.6万字
- 会员韦氏微创针法风湿病诊疗学阐述了中医学经筋理论的概念、分布规律、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及其在痹证(风湿病)中的应用等内容。针对常见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和常规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在基于中医经筋理论建立的现代经筋微创疗法及其诊疗体系框架下,重点介绍了韦氏微创针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军事训练伤及常见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医学18.7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医学42.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介绍了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方法。编写内容以中医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为纲,每种病先介绍概念,中医学(为主)、西医学(为辅)对该病的认识,病机关键,诊断要点,中医辨证治疗,并增加了特别提示,除了简述疾病辨证要点及治疗要点外,还加入了常用中成药的辨证应用;此外,每一疾病都列有临证心得,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使该书更加贴近临床,力求解决中医5.5万字
- 会员中医典籍学习是守正统文脉、传承精华的必由之路,而古典医籍历经年岁更迁义奥难解。《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大纲与辅导指南》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分章节或段落加以提示,对温病学直接总结归纳,旨在引导读者对经典原意的理解,提高读者对经典学习的效力,有助于临床医师读经典、上临床学习、参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级测试,是中医经典学习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院校师生的主要参考资中医1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