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史诗传播社会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格萨尔》史诗传播社会学研究

王景迁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12.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2:34:38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格萨尔》史诗的传播活动遵循了科学的传播规律,神秘性仅是一种表象。艺人在传播史诗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与宗教等领域的外部制约。史诗本体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信息库,为百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与生活信息。史诗的主题变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主动适应性行为。史诗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与阶层差异,受众的接受活动是一个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综合过程。艺人、僧人、史诗内容、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受众个性特征对史诗的传播效果都会造成影响。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景迁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并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作者推崇杜威的一个说法:“宣布某事并不构成传播,即使大声强调也不行。传播是创造参与的过程,是将原本孤立与独特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过程;它所取得的奇迹部分在于,在传播时,意义的传达不仅将肉体与意志提供到听话者,而且提供到说话者的经验之中。”传播绝非单向的宣传,若无他者自主选择,绝无传播可言。传播是一个互
    冯强社科23.7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新媒体,精选作者历年研究成果,包括《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新兴媒体不是“媒体”》《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等28篇文章。全书从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涵盖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传播裂变、意义经济、媒介平台、社会化传播等。书末为学术探讨与研究心得,讲述作者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范畴、路径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谭天社科20.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围绕海外华文媒体的社会互动与文化想象功能,及其构建华人想象共同体的实践进行研究讨论。全书梳理海外华文报刊发展历史、现状,介绍新时代背景下华文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并对海外华文传媒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设想。
    彭伟步社科15.9万字
  • 会员
    作为社会场域的“士林”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结构。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清代末期),这一场域依然在相当程度影响着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交往方式、交往规则。本书以办报人的“士人”身份为切入,试图勾勒此中规则对戊戌时期各个维新报馆群体产生、运作乃至离合过程的结构性影响。
    朱至刚社科24.6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作者研究中国漫画的诸多文章及近百幅漫画作品,涵盖对中国漫画史的探寻与求索,对当下新闻漫画发展现状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其间重要的漫画作品和漫画作家的研究与思考。
    甘险峰社科9.3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创新性。本书不仅从宏观上统计了洪、永年间出版书籍种类,还就出版成本、各地出版业水平差异等问题展开专题探讨,更从出版的角度考察文学,分析了宋濂、高启、闽中诗派等若干典型个案,为观察当时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
    高虹飞社科2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邢渊渊社科19.8万字
  • 会员
    媒体转型中既有传统模式的消解,又有新生的跨界业务融合生成。在这种消融的环境中,传媒行业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和学界探讨的热点。本书在回顾中国传媒业发展、变迁的基础上总结了纸媒当下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最后从经验和学理两个维度对传媒未来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和展望,这对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建设和运营创新给予了启示。
    范以锦 刘芳儒 聂浩社科10.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对中国传媒市场化改革前沿创新实践的观察与思考,从机制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阐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以及在舆论生态、传媒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的当下,如何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如何以市场的逻辑应对传媒市场出现的新问题。
    张晋升社科1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