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文(第十卷)
更新时间:2025-04-28 19:27:05 最新章节: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书籍简介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书评”等栏目,以求多形式、多层面地反映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祝晓风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在全面梳理“新批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新批评”主要理论家布鲁克斯、沃伦的理论主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情节理论及批评实践;布鲁克斯、沃伦的人物性格理论及批评实践;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主题理论及批评实践;布鲁克斯、沃伦“问题式”文本批评面面观。文学20.5万字
- 会员值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黄金时机,我们渴望为晋东南文学研究增添新气象。晋东南地区的文学创作如同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样迅猛,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涌现出了报告文学家赵瑜先生、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水平女士等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书写着晋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自己童年青年的记忆和对当下生活的体验,而且在当地始终有一批在本地享有盛名的作家,诸如郭俊民、刘潞生、索鹏祥、聂尔、宋文学11.4万字
- 会员“诸城十老”的诗歌创作倾向、诗歌创作主题、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各自不同的气质秉性、不尽相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平生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诸城十老”的人生境遇,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相同的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他们在诗歌创作主题上多有共同性,都是以描写家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为主;然在诗歌创作主题上的差异则跟他们是否出仕有关,出仕者,多写科举仕途的不顺,多抒发怨气,而未文学26.5万字
- 会员本书以华夏民歌和中国诗史为参照,梳理德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阐明民歌对民族诗歌形成及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入手,对其形成作多维度考察,说明其历史、文化和文学史价值。继而具体分析布伦塔诺、艾辛多夫和海涅三位诗人及其作品,论证民歌对文人诗歌的哺育和滋养作用。同时着意把无意识的中国文化“前理解”转化为自觉的“对话”,比对同类同质诗作之间的“色差”并就中德相通的“诗心”试作阐释文学29万字
- 会员本书对王嘉及其《拾遗记》进行了宗教本位和文学视阈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具体而言,书中对王嘉的籍贯和卒年进行了考证,对其交游和著述作了深入的探究,并从儒、释、道及谶纬之学四个方面对王嘉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对《拾遗记》的研究首先是梳理了历代官修、私修书目对《拾遗记》的著录,并对《拾遗记》的版本及体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次是对《拾遗记》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等的专题研究,涉及到了《拾遗记》中的女性、神话,文学12.4万字
- 会员对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研究绝大多数是站在反对和批判的立场上进行的,而这些立场本身却较少被反思与相对化。本书结合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具体事件和议题梳理论争多方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探讨了反对方指责中国后殖民批评的民族主义问题、二元对立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和知识分子伦理问题等。本书以“现代性”问题是贯穿本书一系列议题的红线,在研究中力图超越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的二元模式,在对中国后殖民问文学1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