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庄子 杂篇 盗跖(二)

续第一章

写孔子试图说服盗跖从善,反被盗跖教导,抨击儒家思想矫言伪行,无益于人。(同时庄子·渔父篇也有赞誉孔子尊贤好学,心怀天下。凡事辩证看待。)

24.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如今将军兼备此三种德(禀赋),身高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色红润,齿如整齐贝壳,声似黄钟,而名为盗跖,我私下为将军耻于不应取此名。

25.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

将军如有意听臣建议,臣愿往南出使吴越,往北出使齐鲁,往东出使宋卫,往西出使晋楚(国),让他们为将军造一座几百里的大城,

26.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建立几十万户的都邑,尊奉将军为诸侯,与天下人有个新的开始,停战休兵,收养兄弟,共祭先祖。此为圣人才士的行为,是天下人所期望的。

27.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盗跖大怒说:孔丘前来!凡是可用利禄诱导、用言语规谏者,皆为愚陋平民。

28.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如今我身高魁梧、面目美好,人见了皆欢悦,此为父母给予我的禀赋。你孔丘即使不夸赞我,我难道自己不知?

29.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

且我听闻,喜好当面夸赞人者,也喜好背后诋毁人。如今你告知我建造大城、汇聚民众的事,是想以利益规劝我,将我当顺民畜养,怎可长久!

30.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最大的城池,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无立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由于他们贪求最大利益的缘故?

31.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且我听闻,古时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众皆筑巢树上住以避野兽。白日拾橡栗,入晚住树上,故命名为有巢氏之民。

32.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古时民众不知衣服,夏天多存积柴草,冬天用以烧火取暖,故命名为知生之民。

33.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神农时代,居处安静闲暇,行动悠游自适。民众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种而食,织布而衣,无伤害他人之心,此为道德鼎盛时代。

34.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由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然而至黄帝时期不再具有此德行,与蚩尤争战涿鹿郊野,流血百里。

35.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他的君主,武王杀害纣王。自此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欺寡。

36.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

商汤、武王以来,皆为篡逆叛乱之徒。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之治国方略,掌握天下言论,以此传教后世。

37.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

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君主,想求得富贵。

38.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最大的盗贼莫过于你,天下为何不称你为盗丘,反称我为盗跖?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八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