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遇事三思,行事谨慎

  • 成功要素
  • 刘烨
  • 1489字
  • 2021-11-19 17:26:08

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王有龄循地方官“守土有责”的惯例,率杭州军民坚守孤城,终至粮草尽磬,断粮达一月之久。开始时是将城中所存平时无论如何不会做充饥之物的药材、南货,比如熟地、黄精、枣栗、海参之类,都拿来做了充饥之物,再后来就吃糠、吃皮箱、吃草根树皮,最后甚至到了割尸肉充饥的地步。受王有龄之托,也是不忍于杭州军民受饥饿的折磨,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买得一船救命粮,运至杭州城外的钱塘江面。无奈此时进城通道已经完全断绝,城内城外相望却无法相通。在经历了三天度日如年、寝食俱废的等待之后,胡雪岩终于同意让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粮的萧家骥冒险进城,向城中通个消息,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将粮食抢进城去的办法。萧家骥出发之前,胡雪岩问他如何到对岸,如何进得杭州城去,遇到敌、我双方的人又如何应付等等。对于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萧家骥其实想都没想,以他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原本只能见机行事碰运气。胡雪岩不同意只是见机行事碰运气,他对萧家骥说了上面引在题下的那段话,并且为他筹划了细致的应对方案,才放他出发。

胡雪岩说:“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他这里说的“这时候”,自然不是指进行某项商事运作的时候,不过,他所说的危机时刻“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于商事运作却也是极为恰当的。其实,做生意许多时候遇到的情况与萧家骥此时冒险进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费尽辛苦已经运到城外,决没有无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个结果,就必须冒这一次险。当时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对城内的情况一无所知,城外有重重围兵,抓住想要与城中守军互通消息的人,一定会予以重罚,弄不好还可能被杀头。而被围的人此时也并不知道城外的情况,而且实际上也已经成为惊弓之鸟。萧家骥在城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加以这个时候又不能写一个能够证明他的身分的文书信函之类的东西带在身边,进得城去也可能被当成奸细,甚至不及分辨就被拉出去杀头。也就是说,萧家骥无论落入围兵之手,还是进得城去,应对稍有差池,都会性命不保,更不用说完成此行的任务了。萧家骥此行,实在吉凶难卜,最后结果只能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

这真就好像赌场押宝一样。

生意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做生意许多时候也必须冒险,要赚大钱常常还要冒大风险。比如大着胆子投资一桩生意,这笔钱投下去,究竟是带来大笔的进帐,还是血本无归,总是很难预先清清楚楚地知道的,常常也必须是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有时即使你做了周密的论证,似乎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实际运作起来,结果却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回事。人们常常用战场比喻商场,把冒险投资比喻为“押一宝”,就在于他们之间确实是十分相似的,战场、赌场、商场,它们都是瞬息万变、险象环生且吉凶难卜,偶一失误往往就因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而且一桩生意的疏忽常常还不仅仅是一桩生意的失败,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面崩溃。比如胡雪岩对自己钱庄和典当生意的失察疏忽,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动而全动,一倒而全倒,终至无救。

所以,一个在商战中纵横搏杀的人,必须时刻注意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必须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要谋而后动,“想停当了再动手”。

商事运作中,一事当前,起码下列问题是一定要预先想停当的,即:

市场情况及其前景判断是否完备并且可靠;

第二,自我实力及其限度的估价是否恰当并且准确;

第三,具体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谋划和调度是否周到并具有可行性;

第四,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否有足够的预见以及相应的对方案;

第五,最坏的结果出现时的补救措施及其有效性。

这些问题“想停当”了,自然也就不妨大胆动手了。

成功语录: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