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4
- 刘少杰 王建民
- 1266字
- 2020-08-30 00:43:28
结语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反腐的新形式,促进了民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政治参与。所谓网络反腐,是指广大民众和政府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通过互联网收集、识别有关腐败的信息,对腐败行为进行举报、曝光、查处的活动和过程。网络反腐既包括民间反腐,也包括官方反腐,前者主要是通过网络举报、曝光、跟踪和评论制造网络舆论,促使政府反腐败部门对贪腐行为进行查处;后者主要是政府主动利用电子政务搜集、受理和处理网络曝光的腐败信息,或者被动地对网络反腐舆论作出回应,还包括通过网络公布腐败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等。
网络反腐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方面:一是民间自发的网络反腐行动。民众借助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和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检举揭发贪腐行为,使腐败问题成为舆论热点,进而引起纪检部门的关注和介入。二是政府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网络举报等电子政务,既接收民众的举报信息,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也方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防止腐败。三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比较柔性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这种做法不是事后处理,主要是事前引导和监督,重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形成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围。
在中国社会,网络反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中国在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二是不平衡的利益格局导致社会矛盾积聚,民众迫切需要某种渠道表达社会不满;三是互联网的技术逻辑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参与方式。就网络反腐的整个过程来看,其一般逻辑是“官员渎职滥权——社会不满与揭发检举——官员行为的网络暴露——举报信息的出现与迅速扩散——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官员受处分或落马——反腐的社会威慑力形成”。新时期网络反腐的政治意义在于,有利于巩固执政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有利于增进民众的政治参与和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网络反腐的主要特点是:反腐过程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反腐渠道的快捷性与高效性,反腐程序的隐蔽性与低成本,反腐行动的直观性与互动性,社会参与的公共性与广泛性。新时期网络反腐的社会意义在于,有利于平衡利益格局、释放社会不满情绪、重建社会公信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网络反腐需要处理好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的关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法律与民意的关系、短效与长效的关系。同时,也应看到,网络反腐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涉及网络反腐受社会结构制约的问题、网络反腐与法制之间的张力问题、网络反腐的对象的选择问题、网络反腐的制度保证问题等。对此,我们需要明确网络反腐的地位、完善网络反腐平台、规范网络反腐工作机制、科学引导媒体和网民的良性互动。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反腐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监督公共权力、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网络反腐有利于遏制腐败问题的蔓延,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情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发挥互联网的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党群交流、官民互动,营造社会共识和社会凝聚力。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在“反腐风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预期,互联网在未来的反腐事业中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