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人孙敬善卜,自号为姬姓卫氏苗裔,为齐相孙伯灵之五世孙,来头倒是不小,不过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如今六国尽灭,宗庙皆散,也无可细查之。
平日里,因孙敬常多嘴而恶于众戍卒,若非吴叔恩厚,几多照顾,怕是早被欺凌至死,感吴叔之情,孙敬也亲近于吴、陈二人,故而如今举大事在即,陈涉吴叔便将其从睡梦中拉扯出来一同议事。
齐楚两国自春秋以来便是老对手,双方战战和和一路打到了战国打到了亡国,也从姜齐打成田齐,期间互有输赢可谓旗鼓相当,直到战国后期楚将淖齿弑齐湣王田地,后又全据淮水之北,灭鲁而兵至齐南长城下,至此,楚国得以全面碾压齐国,双方争霸这才算是告一段落,然而好景不长,齐楚双双皆为秦国所荡平。
“齐人。”陈涉神情有些倨傲地看着孙敬,语气颇为不屑地说道:“可有丈夫之志?”
孙敬向来惧怕陈涉,他缩了缩身子,不敢直视陈涉凌厉的目光,小声地开口询问道:“敬愚钝,不知屯长所言丈夫之志为何?”
“为何?”陈涉冷笑道:“大丈夫之志也!当兴义兵,亡暴秦,光复故国为天下除恶!”
“噗通!”孙敬闻言顿时脸色大变,惊吓之余不由得跌坐在地,他颤抖着看着冷面如霜的陈涉以及嘴角带笑的吴叔,哆嗦着嘴唇说道:“屯长莫要玩笑话,此语是要族诛的。”
“吾早闻齐人皆懦夫也!不可与之谋!”陈涉不由得冷哼一声,目光转向吴叔道:“举国而降,亘古未有之,齐人,无骨蠕虫也。”言罢,就不在去看抖若筛糠的孙敬,转过头继续烤着火,面色阴沉,而手掌却不露声色地握住了腰间的剑柄。
见状,吴叔拉拽起孙敬,温言说道:“身负国仇家恨而不争,是以陈君怒汝也!”
说着,又道:“吾所知,汝之兄自去岁入骊山为徭至今未归,又闻所徭骊山者皆已殉秦皇。”
吴叔看着渐渐脸面变色的孙敬继续到:“汝之姊,为秦公乘所据,生二子却不得善,汝之妻......”
“够了!”孙敬涨红了眸子,死死地盯着侃侃而谈的吴叔,眼角却瞥见陈涉按在剑柄上越握越紧的手臂,一瞬间便转为愤恨地说道:“匹夫尚不可欺之,况吾乃齐相之后!屯长若举大事,吾当随之!”
“甚好!”陈涉闻言回过头,将刚刚与吴叔所言重复了一遍后问道:“可卜之,算吉凶也?”
事到如今已再无退路,孙敬只得点点头,应声道:“可!”
“卜之需龟甲?”吴叔问道。
孙敬摇了摇头,说道“有蓍草即可。”
“何为蓍草?”陈涉不解地问道。
“蓍草者,一本一二十茎,至多者五十茎。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孙敬解释道:“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
说罢,孙敬便返回营帐,拿出蓍草五十而返,依次放置好后,口中喃喃自语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孙敬边说边横放一根为上以为太极,三算而估阴阳之爻,几次而来,长久阖眸无言。
“卦象如何?”陈涉焦急地问道。
“需鬼神之!”沉默后,孙敬道。
吴叔见状,心声不好预感,他刚要开口,却被陈涉出言打断了。
“齐人之意是否以鬼神之志而立威于戍卒?”
“然也。”迎着陈涉咄咄逼人的目光,孙敬小声道。
“既如此,何不直言!”陈涉大笑道:“吾少年时有言:‘若得富贵,勿忘二三子。’待他日暴秦伏诛,汝当有大功,可为万户封君也!”
——————————————————————
县尉东野䨥,定陶人也,此番奉县令杨昊之命统戍卒二五百北戍渔阳郡,相对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一路舟马劳顿不说,若是误了期限,少则也要罚钱二甲,而准时到达也不会有任何奖赏。
因骤雨而至路困大泽乡已有数日,东野䨥心下苦闷也无余力去约束戍卒,整日饮酒作伴,思绪飘远,尽是念念家中刚娶的美娇娘。
亥时。
“县尉。”
正酒酣之时,屯长吴叔无通自入,无礼至极。
“额!”打了一个酒鬲,东野䨥醉眼朦胧,看着吴叔,这个楚人屯长一直不为他所喜,尤其是那一口浓厚的楚语,让出身魏地的东野䨥极其反感,连雅言都不会说,也不知道怎么能当上屯长的?
不悦地瞪了眼吴叔,东野䨥呵斥道:“南蛮匹夫真是失礼,且出去!”
“县尉。”对于东野䨥的恶言恶语,吴叔倒是没有生气,反而用不太娴熟地雅言解释道:“戍卒多聚集于营帐前喧哗,叔恐有生变,不若县尉出帐一观?”
“吾早言荆人无用,惜杨君不听吾言。”东野䨥闻言大为不满,他嘟囔着站起身来,一挥手对着吴叔道:“取吾剑来,吾倒要去看看何人敢闹事?不惧律法吗?”
营帐外的空地近千人而聚,正相互窃窃私语。
就在刚刚,不止一人有听见,荆丛之中似有鬼火燃起,同时还有野狐之言:“大楚兴,陈胜王”的话语,真知切切,善卜陬人孙敬更是言之凿凿地讲,此乃狐仙传音。
楚人多迷信,一时间也不疑有他。
东野䨥左手持鞭,右手按剑。
在屯长吴叔的陪同下出了营帐,借着火光可见,千余人尽聚一起。
“汝等何意?!”东野䨥大声质问道:“未得军令而聚众,当以磔刑,汝等不知否?!”
出乎东野䨥意料,众人并未因此而散去,反倒是窃窃私语之声更甚,乱嗡嗡地响成一片。
“县尉!”就在此时,不待东野䨥再次开口,一旁的吴叔突然作揖,环顾众戍卒高声说道:“大雨突至,道路难行,吾等必然失期渔阳郡戍守,今叔恳请县尉高抬贵手,放吾等弃归山林,留性命一条!”
“放?放什么放?”东野䨥醉醺醺地,一时间有些懵了,未能明白吴叔的意思。
“秦律!”吴叔大声地解释道:“若发卒失期戍守,当皆尽斩之!”
吴叔的话让戍卒们纷纷大惊失色,一时间鸦雀无声,忘了喧嚣。
“失期皆斩?”东野䨥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眼前浓眉大眼的吴叔,这是什么时候更改的法令,自己竟然不知道。
“请县尉放吾等一条生路!”
这一次,在陈涉的鼓动下,近千人几乎齐声喊道。
“吴叔!汝少在这里胡言乱语。”
千人呐喊,东野䨥算是听清了众人所言之事,气急之下,他忙以左手将皮鞭举起,狠狠地抽在吴叔身穿的皮甲之上,恨恨地怒声道:“扇动戍卒,篡改律令,汝不想活了吗?”
东野䨥是压低声音说的,众人听之不清,却只看到东野䨥的鞭子落在了吴叔的身上。
见状,陈涉忙在一旁大声质问道:“此乃吾等众人之意,吾等只为求生有何罪哉!东野君莫要迁怒于吴君一人!”
东野䨥被陈涉一喝,因手抖而将鞭子脱落在地,下意识地拔出了佩剑,此刻,一身醉酒也清醒了不少。
“吴叔何罪?县尉竟要杀之!”
说着,陈涉也拔出了剑,快步上前,将吴叔护在身前,质问道:“县尉要乱法以私刑杀人吗?!”
“吾......”
东野䨥语迟,他看向步步紧逼的陈涉和吴叔,忙举起剑挡在了身前,谁料还不等说话,腹心处就传来一阵剧痛,再抬头,一道寒光划过,来不及躲闪,便以魂归地府。
见县尉身死,原本吵闹的戍卒们此刻也安静了下来,陈涉与吴叔对视了一眼后,大步走向了一处的高台。
“吾等皆为颍川郡蕲县闾左,本不在应征之列,然秦法暴虐,毋以民力为上,徒吾等北戍渔阳郡,况今天降大雨,非吾等之过,却要以法而斩之!吾等何其罪也!今吾陈涉,杀其县尉为何?皆因东野䨥怒而迁罪于吴君也!吴君何罪?不过为吾等讨生矣!今失期渔阳郡为死,反秦为天下而除暴亦然!大丈夫当死得其所,怎可为暴虐之君所滥杀,吾屯长陈涉,愿与诸君同生共死,反秦而复故国,还天下之安宁!身为大丈夫,怎可坐以待毙而不奋起搏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楚兴!陈涉王!”
作为托的孙敬第一个站出来振臂呼喊,紧接着,众人皆相随而高呼,陈涉与吴叔对视一笑,成了!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高举着铜剑,大声道:“吾等当杀进关中,斩胡亥头颅而祭先祖,屠秦宫室,为先人复仇!”
“大楚兴!斩胡亥!”
众人纷纷挥舞着手中的兵刃,声音此起彼伏,振聋发聩。
秦二世元年巳月,大泽乡陈涉吴叔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