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融入城市(二)

小霞回到离开了十多年的农村。

她曾经那么惧怕看见村里的乡亲,怕村里人议论自己抛下孩子就走了;怕村里人笑话自己,离开胡猛找了个男人刘顺,可是男人却死了,是遭了报应。

可是现在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的小霞,面对世俗的态度,心里已经变得云淡风轻了。

村里的变化让小霞很吃惊,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盖上了全砖房。家家的日子都过得比原来好,吃穿不愁的村民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老姜人看见小霞都非常高兴,小霞爸和妈一个劲地抹眼。小霞给全家老老少少都买了礼物,两个嫂子见小霞做的非常周到,都不再提过去的事了。

乐天派的姜有道上下打量着小霞说:“我这妹子,在外边呆了几年,可比在家时漂亮多了,变得能说会道的。手里还拿着个手机,不像是农村出去的,倒象香港回来的华侨。”

听了姜有道的话逗得全家哈哈大笑,小霞妈看着老姑娘出息了,总是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第二天听了信的姜荣回到娘家,姐妹相见格外亲热。小霞买了些鱼和肉,让姜有道做了一大桌子菜,一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

小霞说:“妈,爸,大哥、大嫂,二哥、二嫂,还有大姐,这几年让你们替我操心了,往后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

“一家人,啥操不操心的,都怪大哥不长眼。现在好了,胡猛有两年没回村了,他大哥也被撸了,咱在也不怕老胡家人啦。”姜有道扬眉吐气地说。

“不管咋样,老胡家大哥大嫂还是不错,静静和奶奶在家过日子,他大爷大娘没少帮着。”小霞妈对喜莲两口子很是感激。

“妈,我想把静静接到城里一起住,你们看行不。”

“行,没啥不行的,明天让你大哥侧面打听一下老胡家的口风。他奶奶岁数大了,早晚要归到他大哥家养老。”小霞妈说。

“静静从小就跟奶奶过,挺可怜的,小霞应该接到身边。”姜荣非常赞同小霞的想法。

“我明天就到大葵家,让大葵爸帮着问问。”姜有道自信的表态。

最后全家人一致认为,小霞应该把静静接到城里一起住,要不再过四五年静静长大成人了,会记恨小霞一辈子的。

一家人正说笑着,院子里传来了狗叫声,姜有文对媳妇说:“来人啦,玉芹去看看是谁?”

玉芹出门一看,是在胡猛家前院开小买店的小玉,听说小霞回来了,过来看看她。小玉刚一进屋,小霞激动地马上下了炕,拉着她的手动情地说:“小玉姐,我一回来就想去看你,可怕见到胡猛家人,没敢去。”

“小霞,你比原来洋气多了,穿着打扮跟城里人似的。还是到外边闯荡锻炼人。”小玉打量着小霞,高兴地说。

“小玉家开小买店可挺挣钱了,两口子日子过得挺好。这些年,我去看静静,都是小玉帮我去叫的。”小霞妈边说边让给小玉拿了个橙子让她坐下。

“小玉,谢谢你。”小霞说着嗓声哽咽。

说了一会话,小玉说:“我先走了,还得回去看店,你们吃饭吧。”

小霞送小玉到院门口时,从兜儿里拿出200元钱塞到小玉手里,说:“给你家孩子买点吃的。”小玉说啥也不要。

小霞真诚地说:“小玉姐当年你雪中送碳的事,我永远都不能忘,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你就收下吧,咱俩以后就当亲姐妹处。”

见小霞如此的诚恳,小玉只好把钱收下了。小玉说:“我走了,小霞,有空常联系啊。”

看着小玉远去的背影,小霞感慨万千。从小玉到兴旺饺子馆的春花婶、张小红,关东大饭店的刘经理、张玉兰,还有春雨姐,自己遇到的都是好人,看来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当大葵爸把小霞要接静静走的话,带给老胡家人时,胡家哥几个开始都不同意。胡家一帮人,聚在胡大猛家商量该咋回复老姜家。

做为女人,大嫂喜莲心里一直挺同情小霞。可是做为老胡家的媳妇,她从没有表现出来。见老胡家哥六个,都不同意小霞接走静静,喜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胡猛这几年总不回家,都是妈一个人在照看静静。过两年妈越来越老了,想在管静静都有心都无力了。静静要是现在跟小霞走,咱妈就可以归到我家养老。听村里人说小霞好像生活的不错,静静如果跟着她妈到城里去,过几年在城里找个婆家也是件好事。”

老胡家人一直对喜莲这个大嫂十分敬重,大猛离职后也开始把老婆喜莲当回事了。听喜莲说的非常有道理,胡大猛说:“你大嫂说的对,我也同意静静跟她妈到城里去。”

看大哥都表态了,胡家哥几个一致同意让静静跟小霞走。

静静听大人说妈妈回来了,要把自己带到城里去生活,心里十分的不情愿。她跟奶奶说:“我不想去,我喜欢和奶奶在一块。”

奶奶流着泪对她说:“静静,奶奶也舍不得你。可是没办法,奶奶要归到你大爷家养老。你跟你妈到城里去吧,县城里的生活,比在农村好多了。听村里人,说从穿戴上看,你妈生活的不错。”

大娘喜莲也劝静静:“静静,她毕竟是你妈,到城里学门手艺,能养活自己也是件好事。你妈也不容易,当初要不是你爸往死里打她,你妈也不会扔下你就跑了。”

这是静静第一次听老胡家人这样客观地说小霞。虽然不愿意跟小霞走,可是静静感到自己没有选择,只能听从大人的安排。

妈妈这个称呼,对静静来说很陌生。从六七岁开始,老张家人就总跟她说:“你妈妈是一个坏女人,她不和爸爸好好跟过日子,扔下刚一岁的你就跑了。”

静静听村里人说过,在城里看见过小霞,说她穿得花里胡哨的,肯定干了见不得人的事。也有人曾偷偷对她说:“你妈是被你爸打跑的,你爸把你妈都能打晕过去。你妈不跑,早晚会被你爸打残废了。”

无论真相如何,静静从懂事起就一直记恨小霞,别的孩子都有爸妈妈心疼,就自己可怜。妈妈不要自己了,爸爸喝点酒就骂人,只有奶奶真心对自己好。苦难的经历让静静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

静静离开自己家那天,奶奶和她都哭得挺历害,喜莲也掉下了眼泪,她对静静说:“静静,你一辈子都不能忘了奶奶,是她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的,要经常回来看看她。”

姜有道把静静领到小霞面前时,小霞惊喜地发现,十四年没见的女儿,长得跟自己一样高了。她抱着静静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都是妈妈不好,一岁多就离开了你,让你受苦了。”

静静面无表情地看着妈妈的后背,一个眼泪疙瘩都没掉。从小没有得到父爱和母爱的静静,除了相依为命的奶奶,她基本上很少同别人说话。前年胡猛回家过年,问她一句话,静静半天才回答,胡猛生气的说:“跟你妈一样的笨嘴拙腮。”

静静对妈妈小霞的冷漠,让姥姥家人跟着难受。小霞妈叹着气小声对儿子姜有道说:“造孽啊,母女都生分了。”

姜有道劝小霞妈:“妈,不要太担心,感情在于慢慢培养,过一阵子静静就和小霞亲了。”

母女相见后,小霞对女儿静静非常上心,一会问静静饿不饿,一会又问她想不想喝水。静静也不说话,只是点头或摇头。

姥姥说:“静静都十五了,你还把她当小孩。”

听了自己老妈的话,小霞双眼含着泪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