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织造布后整理(第2版)
- 焦晓宁 刘建勇
- 1856字
- 2025-02-22 17:58:11
第二节 水的软化
在非织造布整理过程中,不同的加工环节对水质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染色、漂白以及使用阴离子型整理剂的整理加工等都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而水洗过程则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为保证非织造布整理用水的水质,应根据需要对水质进行改善,其主要内容就是采用适当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这种处理过程称为水的软化。目前,常用软化水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软水剂法
利用化学药品(软水剂)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的化学作用,使其生成不溶性沉淀,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钙、镁等离子;也可以使其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通过对钙、镁离子的“掩蔽”作用防止其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沉淀法 利用石灰和纯碱与水中的钙离子形成CaCO3沉淀、与镁离子形成Mg(OH)2沉淀从水中去除,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法称为石灰—纯碱法。
若水中存在铁、锰等离子,也可以使用石灰—纯碱法进行处理,使铁、锰等离子转变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沉淀而被去除。硬水中只加碳酸钠经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但水中还有一定浓度的镁离子,故软化不彻底。
石灰—纯碱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软化水处理方案。实际应用时,首先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准备合适用量的化学药品,然后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处理后放出上部软水,沉淀物则由反应器的底部放出。虽然石灰—纯碱法有很多优点,但是采用的软水剂是碱性物质,反应后形成的沉淀也属于碱性物质,或者属于强碱弱酸盐,因此软化处理后的水呈碱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质。磷酸三钠(Na3PO4)也是常用的软水剂,它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作用生成磷酸钙、磷酸镁沉淀,具有较好的软化效果。
2.络合法 络合法的原理是:某些物质能够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不再表现出硬水的性质,也不会使肥皂、染料等发生沉淀。
使用络合法进行软水处理时,胺的醋酸衍生物是效果最好的软水剂,如广泛应用的乙二胺四醋酸钠(即软水剂B或BW)和氨三乙酸(即软水剂A)等,它们能与钙、镁离子及铜、铁离子生成水溶性络合物。
多聚磷酸钠如六偏磷酸钠{Na4[Na2(PO3)6]}也可以作为络合法软水剂使用。当水质不能满足要求,而且也不能及时得到软化处理时,常常在整理工作液中加入六偏磷酸钠,通过与钙、镁离子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减少钙、镁离子对整理剂的影响。
二、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使用含钠离子的泡沸石、磺化煤或离子交换树脂等物质,利用其中所含钠离子交换水中水溶性杂质的离子,从而使水的硬度得到降低。
1.泡沸石 泡沸石是一种多孔砂粒状的水化硅酸钠铝,其通式为(Na2O)x(A12O3)y(SiO2)z(H2O)n,有天然和人造之分。当硬水通过砂粒状的泡沸石层时,泡沸石中的钠离子可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泡沸石的离子交换能力会逐渐降低,如果用食盐水处理数小时,就可以使之再生(活化)并可以继续使用。因为泡沸石不耐酸、碱,所以只能用于处理中性水。如果所处理的水硬度过高,通常要先用石灰—纯碱法处理后,再使用泡沸石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因此该方法目前已逐渐被其他离子交换体所取代。
2.磺化煤 磺化煤最早用来代替泡沸石。它是在150~180℃的条件下,用浓硫酸处理褐煤,先制得H型磺化煤,然后再用碱处理,而成为呈颗粒状的Na型磺化煤。H型磺化煤含有能被取代的H+离子,可用H[K]表示; Na型磺化煤含有能被取代的Na+离子,用Na[K]表示。如果用H型磺化煤进行软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呈酸性,而用Na型磺化煤进行软化处理,则处理后的水呈碱性。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磺化煤会逐渐丧失软化能力,可以用食盐或稀硫酸溶液再生(活化)。用稀硫酸溶液活化可再生为H型磺化煤,用食盐溶液活化可得Na型磺化煤。多数工厂都以食盐溶液活化。
3.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在合成树脂中引进酸性或碱性基团而制成的。引进酸性基团者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引进碱性基团者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与泡沸石和磺化煤比较,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机械强度好、化学稳定性优良、交换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
常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以交联型聚苯乙烯(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共聚物)作为母体,磺化处理后,在其苯环结构上引进磺酸基,从而成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是在交联型聚苯乙烯中引进季铵基而制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交换水中的各种阳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交换水中的各种阴离子。若硬水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去除水中的各种阳离子,然后再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去除水中的各种阴离子,这样就制成了去离子水。
失去活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HCl溶液使其再生,失去活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可用NaOH溶液使其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