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材料学·基础篇(第2版)
- 吴微微
- 2071字
- 2025-02-17 15:57:30
二、服装与服装材料
服装由面料和辅料构成,辅料包括衬料、里料、垫料、填料、线类材料、紧扣材料等。因此,作为服装材料的面料、辅料及其所构成的原材料与服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服装工作者不仅需要理清这一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服装材料的类别、性能和风格的基础上,如何根据服装的定位(如功能、风格、市场等因素)和使用需求合理地运用材料。
(一)服装的基本功能
就物质性和精神性而言,服装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包覆功能
服装应柔软、舒适地包覆人体,适应人体曲线,方便人体活动。
2.防护功能
服装应对人体起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环境(如寒冷、炎热、太阳光、风雨、虫害)及其他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且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感,给人体以舒适感。
3.装饰功能
服装的色彩、图案、材质肌理、造型艺术等应具有美的视觉效果。
4.品质稳定功能
服装应有良好的品质稳定性,如强度、耐磨、保形性、色牢度、耐洗性、耐光性、耐腐蚀性、易保管等。
(二)服装材料的类别及性能要求
用于服装的材料通常分为纤维材料和非纤维材料两大类,见下表。
服装材料分类表
服装材料是制作服装的基础,其性能和风格对服装的性能和风格影响甚大。因此,无论何种原材料构成的服装材料,都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以适应服装设计、工艺、市场、使用、保管等各环节所需的要求。
1.美学性能
服装材料所具有的材质肌理、图案、色彩等艺术风格可以为面料和服装的装饰性能提供良好的素材。
2.造型性
服装材料应具有诸如柔软、硬挺、悬垂、抗皱等性能,以适应服装造型设计的要求。
3.可加工性能
服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强伸度、耐化学品性、耐热性等,以适应染色、印花、整理以及服装缝制加工技术、作业效率的要求。
4.服用性能
服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保暖性、吸湿透气性、弹性等,以满足人体防寒、新陈代谢及舒适、卫生、安全等使用性能的要求。
5.耐久性
服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色牢度、强伸度和耐疲劳、耐洗涤、耐光、耐磨、防污、防蛀、防霉等性能,以满足服装使用性、品质稳定性、造型保持性以及易保管性等性能。
6.成本适应性
服装是商品,需要经历市场销售等环节,因此,服装材料的价格定位需要与其消费体的经济状况相吻合。
(三)面料的构成要素
根据服装包覆、装饰等功能的需求以及制作的可行性,服装材料大多以纤维面料为主要材料。面料的构成要素有纤维组成、纱线类别、构成方式、图案与色彩、染整工艺等,服用面料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能均与此要素紧密相关。
1.纤维组成
纤维是服用面料的基本材料。因此,不同的纤维组成对服装面料的风格、质感及性能影响尤为重要。常用的服用纤维有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和化学纤维(如黏胶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氨纶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形态风格,为各类衣料提供了丰富的基本素材。这些纤维通常以纺纱后织造的方式织成布(织物),也可根据纤维本身的特点或某些加工方式直接构成非织造布。
2.纱线类别
纱线本身可为成品或半成品。作为成品在服装上使用的有缝纫线和饰带等,而作为半成品则是构成织物的直接材料。纱线有不同原料、不同加工工艺、不同造型等之分,对织物(衣料)的材质风格(如厚薄感、细腻感、光感、软硬度、平整度等)和性能(如吸湿透气、弹性等)影响甚大。在服用面料设计中往往利用纱线的造型和色彩的配置,以改善其服用性能并给予各种不同的材质风格。
3.构成方式
服用纤维面料的构成方式主要有机织、针织、编织及纤维集合等,各自的设备、工艺和结构形式均不同。它们以不同的交织规律和排列形式,构成具有不同材质风格、不同织纹肌理、不同内在性能的织物。如果说,组织是将纤维和纱线交编成面料并使其拥有不同的纹理和风格,那么密度和紧度不仅构成了面料的风格,而且是衡量该面料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4.图案与色彩
图案与色彩是服用面料装饰风格最直接的反映。根据图案在服用面料中的形成特征可分为提花(又称织花)、色织条格和印花等;根据服用面料色彩形成方式可分为色织和染色等。无论是提花还是印花,色织还是染色,服用面料的图案和色彩均有其工艺性和各自的特点。例如,服用面料的染色效果直接受织物材质和染色工艺的影响;提花纹样在花幅、布局、配色等方面受到织机纹针数、色纱种类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的限制,但图案能够表现得较为细腻,且具一定的立体感;印花图案则可以较大程度上发挥色彩效应,但花幅、色彩套数也受印花设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纺织CAD/CAM技术的不断完善,数码织造和印花技术的发展,使得提花、印花图案的表现力越来越强,色彩层次越来越丰富。
5.整理工艺
为了改善服用面料的外观和手感,增强服用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织物经织造、染色或印花工艺后,往往进行各种整理工艺。常用的整理工艺有常规整理(如拉幅、预缩、防皱、热定形等)、手感与外观风格整理(如增白、硬挺、柔软、轧光、轧纹、磨绒、拉毛、防毡缩、加重、减重等)以及功能性整理(如抗静电、防水透湿、防污、防霉、防蛀、阻燃等)。整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机械整理、化学整理以及物理机械和化学联合整理三大类。原料不同,织物风格不同,所采用的整理设备、工艺、方法及效果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