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教学论与课程论学科创立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学论与课程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初步确定了中国近代教学论的基本内容及构架,也已经包含了现代教学论的主要内容。第二,学科教学论受到重视,并初具规模,为其日后发展成独立的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第三,课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开始独立出来,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学科框架。[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弃绝已经建立的多元教育学术传统,彻底地转向,开始全盘照搬和学习苏联的教育学,中断了教学论与课程论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教育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教育教学工作陷入混乱之中,教育学领域中断了,教学论研究也停滞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快速发展,学术队伍逐渐壮大,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然而,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在蓬勃兴旺的同时也桎梏缠身,积聚和滋生了诸多结构性问题。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对此当有切肤之感,有必要对40多年来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所存在的问题,以探寻学科未来发展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