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何为私域电商

为了说清楚什么是私域电商,让你对私域电商有全面、多维度的了解,接下来我将从定义、优势、其与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的异同等方面对私域电商进行详细阐述。

3.1.1 私域电商的定义

什么是私域电商?吴晓波频道发布的《2019私域电商报告》给它下的定义是:我们可以将摆脱电商平台依赖,通过移动社交方式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并完成商品交易的商户,称为私域电商。

在此基础上,我对其又进行了完善:所谓私域电商,是指那些拥有私域流量,能够不再依赖拥有公域流量的平台,借助社交媒介,用社交方式与客户沟通,并完成交易的商户。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将客户导入自己的社交账号(如微信、微博等),社交电商想办法拓展微信好友,线下核心商圈的商家让消费者加自己的微信等社交账号,然后积累和沉淀私域流量,并与这些流量发生交易,那么,这部分商家便是私域电商。

3.1.2 私域电商的优势

总体来说,私域电商具有以下优势。

1.获客成本低

来自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云集等平台上的商家中,获取私域用户的成本分别为312元/人、1503元/人、152元/人、77元/人。云集上的私域电商获客成本最低。而维系用户的成本,云集(41元/人)和拼多多(32元/人)均低于阿里巴巴(59元/人)和京东(63元/人)。如图3-1所示。

图3-1 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云集等电商平台成本比较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为什么云集等社交电商平台上的私域电商获客成本和用户维系成本均比较低?那是因为,借助社交网络,通过社交方式,私域电商可以低成本获取大量私域流量,与传统电商、传统零售企业相比,其获客成本大大降低。而因为私域电商与用户之间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和黏性,很多用户已经成为私域电商的私域用户,而且部分用户还成了私域电商的合作伙伴,也做了私域电商,因此私域电商维系这部分用户的成本要低于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卖家。

2.高年单量、消费额

将云集、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作比较可见,借助社交方式聚集的云集私域用户的人均年下单量高于京东、唯品会等传统电商平台,人均年消费总额高于唯品会(见表3-1)。

表3-1 云集、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用户年单量、消费额比较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结果?这是由于私域电商通过社交网络发展用户,其用户往往是其社交圈内的一员,与其有着类似的背景、消费习惯、消费需求,因此更为精准。

3.高GMV增长率

数据显示,云集2017年和2018年的GMV(网站的成交金额)增长率分别为433%和136%,远超过京东的39%和30%(见图3-2)。

图3-2 云集、京东GMV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究其原因,是因为借助社交赋能,云集等平台获取了大量私域流量红利。

4.用户可沉淀,反复触达转化

传统电商平台的模式是人找货,用户的信任源于平台,而非卖家。因为用户与卖家之间除了购物时的简单沟通,平时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互动,这就导致用户的黏性很低,也很难沉淀。后期再想触达,难度大、成本高。

而私域电商与用户之间往往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平时其与用户之间通过社交账号(微信、微博等)还可以交互,用户的黏性明显高于传统电商平台的买家。此外,私域电商借助社交账号可以沉淀这些用户,将其转化为私域用户,后期可以反复触达,提升其客单价、复购率,放大用户的终身价值,而且成本很低。

3.1.3 私域电商、社交电商、传统电商的异同

基于私域流量的私域电商、基于社交网络的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私域电商与社交电商之间的差异较小,且在很多方面相似性极高,甚至有一定的交叉。如微商、云集等平台的从业者,既属于私域电商,又是社交电商。那么,如何区别二者?我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IP属性,私域电商更注重IP的打造,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影响力来吸引用户和合作伙伴。

总体而言,私域电商、社交电商、传统电商三者的异同如表3-2所示。

表3-2 私域电商、社交电商、传统电商的异同

(续)

注:结合吴晓波频道发布的《2019私域电商报告》,同时融入笔者对三者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