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
- 中国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 2413字
- 2025-04-05 06:05:25
淞沪战役特点
淞沪战役是为实现整个京沪杭战役意图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役,也是我军转入战略追击后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这个战役具有下述重要特点。
一是立足于对付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充分进行军事上的准备。早在1949年1月8日,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就明确指出,“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的”。只有立足于这一最困难的情况,才能在突然事变一旦发生时,处于应付裕如的地位。同时,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也认真分析了美国对外政策方面产生局部改变的原因,指出:“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将愈减少。”在渡江成功后,中央军委没有立即令我军直取上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做好军事上的充分准备,在大规模追歼逃敌的过程中,及时调整部署,进行短期休整,以利再战。对于夺取上海,一定要有充分的胜利把握,力争一举攻占,不给美帝国主义实施武装干涉以任何可乘之机。为此,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野战军集结于浙赣线,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加入反击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作战。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军事行动中涉外事件的处理办法,提出凡遇到外国舰艇、商船、人员的问题,必须及时报请中央军委审示。战役过程中,我军进攻高桥时,有悬挂外国旗帜的军舰2艘,配合国民党军向我开炮,我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坚决予以还击,有力地显示了我国神圣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的坚强决心。城市攻坚中,第27军遇到插有美国旗帜的敌防御设施,经华东局批准,我军采取了迂回通过与和平解决的方式,表现出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的灵活性。这些行动,迫使国民党反动派乞求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最后,一直在吴淞口外游弋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纷纷悄然离去。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政策,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彻底破产了。
二是攻占上海的时间,要服从于接管上海各项工作的准备程度,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具体确定。这充分体现了军事行动必须严格地服从于政治斗争,服从于物质上的准备情况。如果单从军事斗争的角度看,攻占上海的最佳时机,不外乎郎溪、广德围歼战结束之时。这时敌人四散奔逃,似鸟兽散,我军若乘敌在上海立足未稳之际,乘胜在行进间直攻上海,起码可以提早半个月解放该市。但因为我们的各项接收工作准备需要时间,从接管机构干部的调集编组,到各种经济物资的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仓促攻占上海,由于战争的破坏,市政建设、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反而会遭致不应有的动荡和混乱,这个工业化的大城市将不能在新生政权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所以确定既要夺取城市,又要保全城市的战役指导思想的依据。只有做好政策上、物质上的各种准备,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接管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混乱和暗藏敌人的破坏活动。所有这些,决不仅是一个军事斗争问题,必须全面考虑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由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掌握与控制,作出最终的决断。
三是战役部署和作战样式都必须贯彻既要夺取城市,又要保全城市的战役指导思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的战略转变,这是我党二十多年乡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武装斗争道路的必然发展。我们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夺取城市,更重要的是保全城市。特别是像上海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城市,在即将回到人民怀抱的时候,决不能使之毁于我们之手。为了完整地接管这一大城市,就是付出重大的代价,也是必要的、值得的,这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新生的国家政权的利益所在。所以,我们对整个战役的部署和具体打法,都力求贯彻上述要求。坚定不移把攻击重点放在吴淞,而暂不向市区发起攻击,迫敌为保护其退路而集中全力在吴淞周围与我军决战,把城区守敌逐步调动出来。尽管这是一场以强对强的攻坚战,但这是夺取城市并保全城市的唯一正确的打法。假若单从军事角度来考虑,我们还可以采取长围久困的打法,或者是集中力量向敌防御薄弱的苏州河以南地区实施主要突击,但这样都将给上海市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因此,要时刻想到上海有500多万人口,有现代的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这是大局中的大局。尽管战役过程中,前线部队在久攻不下时,提出过使用重武器的要求,但是,三野前委和各级部队党委始终坚持这一重大原则,耐心细致地讲清道理,说明这些地主、资产阶级的“财产”,很快将成为人民的宝贵财富,决不能由于我们的感情冲动,使之毁于一旦。从而使整个参战部队始终严守纪律,有效地保全了城市,获得了最佳的期望结局。
四是军事斗争与地下斗争密切配合,是解放上海的重要因素。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坚强的群众基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积极为解放区输送干部,采购、转运物资,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区的斗争。淞沪战役期间,以刘晓、刘长胜为首的上海党组织,是我军解放上海的坚强内应。他们绘制了上海守敌防御部署要图,为我军的进攻作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他们组织护厂、护校,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了上海的水电供应和市民的正常生活。他们积极配合我军的各项接管工作,与军管会的同志一起,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工商业,保护爱国知名人士,保护外国侨民,打击敌特的破坏活动,保证了我军参战部队全歼守敌后能迅速撤离城市,保证了各项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军解放上海后,进入市区的机关和部队,严格执行“约法八章”,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他们忍饥挨饿,露宿街头,在币制未明确规定前,不购买商品,以免引起市场动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制止和打击不法行为,受到了上海人民及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达到了军政双胜利。当时,新华社曾发表文章指出:上海的解放,表示了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