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发无损”过了江

1949年1月10日,我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歼灭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及杜聿明指挥的56个师,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那时候的形势,按照毛主席的说法,就是“连敌人都不会怀疑我们将会取得最后胜利”了。我们部队奉命开到如皋休整。大家每天都在议论,什么时候渡过长江,打到国民党老巢南京去,彻底解放全中国。

在这期间,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和番号的命令,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我所在的第11纵队第33旅98团也改编为第29军87师260团。部队统一编制后,我组织全团为渡江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准备中。这时担任团军事领导的是团参谋长梅永熙,他抗战时期就和我一同在通启地区战斗过,曾任过东南警卫团团长。后部队编入第9军分区7团,他当团参谋长,一直到又改编为第33旅98团,我是团政委,他仍是团参谋长,我们战友情义很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国驻罗马利亚、印度等国大使馆当武官。

到了4月2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国进军”一声令下,激动人心的渡江战役开始了。第29军按照渡江作战总前委的决定,于长江的龙稍港至张黄港的左路发起渡江作战。我们260团按军部的命令,为军第二梯队,随第86师由靖江中天生港的柏木桥、耿公殿下水启航,在对岸江阴的长山西段石牌港登陆,上岸向金童桥、峭岐一线冲锋、攻击,占领花山,并警戒无锡的青阳、南开方面来敌。我们面对的长江南岸的长山,西靠江阴黄山要塞,东邻沙洲的巫山港,江心有5里长的岛沙西开沙。可以讲,这一段不仅江岸地形复杂,江流湍急,敌军的部署也是最强的,尤其是江面基本控制在江阴炮台的炮火里。

我和其他团领导认真研究,制订了缜密的方案。4月21日晚,全团全副武装登船出航,整个渡江的过程非常顺利,这其中我们团当时的团长李干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到我们团才一个月,就被调去配合华中工委策反江阴炮台。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江阴炮台的守军7000多人起义,调转炮口打国民党军,我们部队就“毫发无损”地过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