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

郎广围歼战结束后,我就把指挥的重点转到攻占上海这方面来了。

1949年5月初,总前委移驻京沪线上的丹阳城,我和张震率领三野机关自常州东移苏州,指挥上海战役。

中央军委和总前委考虑,由于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要求我第三野战军暂不要进攻上海,而且也不要靠近上海,不要惊动敌人,不使其过早地退出上海,以免仓促进去陷于混乱;同时令第二野战军主力集结于浙赣线休整,随时准备支援我三野作战,并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这时敌军退守上海的部队,有8个军,25个师,加上军舰30余艘,飞机120余架,共20余万人。

守备上海的敌军妄图采取陆海空联合作战,实行固守防御。敌人的防御阵地,分为警戒阵地、主阵地、中心要点工事。主阵地有:月浦、杨行、大场、真如和浦东的高桥、高行等地,主阵地的前沿,距市区3至6公里。中心要点工事包括国际饭店、四行仓库、百老汇大楼(今上海大厦)等32座建筑物。整个上海,仅钢筋水泥的碉堡,就有4000余个。这些工事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请美国人、德国人修的,后来日本人、国民党军又加修过。

敌军将上海划分为沪西北、沪西南、浦东3个守备区。具体配置是:第123军及暂编第8师驻守太仓、昆山、青浦、嘉兴、平湖、金山卫之线;第52军驻守月浦、刘行、吴淞、宝山等地;第54军驻守真如、大场;第21军及第99师驻守江湾等地;第75军驻守虹桥、龙华;第37军驻守周浦及浦东市区和南汇之线;第12军驻守高桥、高行地区;第51军残部及7个交警总队驻守市区。从敌人兵力部署上来看,其防御的重点是浦西市郊之吴淞、月浦、刘行、大场和浦东市区及高桥、高行地区,借以保障吴淞和市区,维护其出海通路。在这些地区以钢筋水泥的碉堡为骨干,结合大量的土木结构的工事和蜘蛛网式的堑壕,外设多层障碍物,构成纵深达3公里的防御地带。为了扫清射界,平毁了距阵地一公里以内的房屋和树木。这些地区,靠近长江,可以得到舰炮的直接火力支援。而市区和沪西南则是敌人防御的薄弱部分。

我们打上海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打一场城市攻坚战,又不能把城市打烂了,要争取把上海基本上完整地接管过来。我们的一切作战部署及战法,都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的。

从当时的情况看,打上海有三种方法可选择:

第一,围困战法。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对内地的若干城市采用了此种战法。但是上海情况特殊,上海有500多万居民,生活资料依靠外地运入,尤其是粮食和煤,所需数量很大,长期围困,人民不仅没有吃的,由于没有煤,不但机器不能运转,连自来水都没有喝的。人民的生活将陷入绝境,而敌军因有海上通道,我们围不死,而且我军渡江以后,应力争迅速解放全中国,所以,长期围困的战法不可取。

第二,选择敌人防御薄弱的苏州河以南实施突击。这一战法,虽避开了敌人设防的重点吴淞,伤亡也可能减少,但主战场将在市区,城市会被打烂。所以,这一战法也不可取。

第三,把攻击的重点放在吴淞,钳击吴淞口,暂不攻击市区。这样可以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并迅速切断敌人抢运上海物资的通道。如果敌人要坚守下去,必将为保护其唯一的海上退路而集中兵力在吴淞口周围与我军决战,如出现这一情况,就可避免在市区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使城市少受破坏,达到完整接管的目的。吴淞周围是敌防御的强点。因此,这种战法,将是硬碰硬的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一场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我军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为了保存城市的完整,保护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必要的,值得的。为此,此案是我设想的最佳方案。

为了不打烂城市,当时我们还规定进入市区作战,应尽可能不使用重炮轰击。

毛泽东起草的给粟裕、张震等的电报

由于接管上海的准备尚未做好,我们不得不推迟攻占上海的时间,敌人却利用时间在上海大肆抢劫物资从海上运走。5月6日,中央军委指示,为了阻止敌人劫运物资,可先占领吴淞、嘉兴两点,以切断敌劫运物资和退逃之路,但不改变推迟占领上海的计划,要我们部署进行。

中央军委的这一指示,与我们设想的第三种打法不谋而合。我们于5月7日巳时(旧式计时法指上午9:00至11:00的时间)上报了作战方案:以第29军并配属两个炮兵团攻占吴淞、宝山。以第28军主力控制太仓、嘉定。以第30军攻占嘉兴、嘉善、平湖、乍浦、金山卫之线。为防敌向南汇、川沙撤退,以第30、第31军进入浦东截敌退路。并预定12日、13日发起攻击。5月8日,中央军委给我和张震的复电说:“(一)同意7日巳时电部署,请即照此执行;(二)和攻占吴淞、嘉兴等处之同时,派足够兵力占领川沙、南汇、奉贤,将敌一切退路封闭是很必要的。”军委此电同时发给了总前委。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我们于5月10日下达《淞沪战役作战命令》。战役预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日起,钳击吴淞,断敌海上通路;第二阶段,待接管上海工作就绪后,向市区发起总攻,解放全上海。兵力部署是:以第9、第10两个兵团指挥8个军(以后又增调第23、第25军配属给第9、第10兵团)及特纵炮兵一部,从上海两翼迂回,钳击吴淞。第10兵团之第28、第29两个军攻占宝山、吴淞,第26军攻占昆山、安亭,第33军结集常熟地区为兵团预备队,该兵团的后续任务是待命由上海西北地区协同第9兵团围攻上海;第9兵团之第20军攻占平湖、金山卫,打开向浦东前进的通路,第30、第31军向浦东挺进,协同第10兵团钳击吴淞,第27军结集嘉善地区,该兵团的后续任务是待命由东、南、西三面协同第10兵团围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