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IoT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上一节我们聊到,IoT产品经理与软件产品经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需要关注的点更多,所以其能力模型也相应更加复杂。

一般来讲,IoT产品经理能力模型包括心力以及能力两大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心力,在管理学上也被称为“认知能量”。什么是认知能量呢?它就像一块电池,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进行的分析、判断、记忆、实践等行为。

为什么首先强调心力?原因仍然是这里所讨论的复杂性,而且是比以往更甚的复杂性。由于每一个IoT产品经理面临的具体产品不一样,所以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有共性,但日常更多的是解决各自领域的个性问题。例如智能穿戴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与学习硬件产品经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他们的产品目标、用户诉求、需求细节都可能不一样。每个产品经理要解决他所在领域的复杂性,就需要心力,还需要将心力这块电池变大,且要时常充电保养。

如果说能有一条线将繁星般的IoT产品经理们联系起来,那么除了需要心力,还需要能力。

IoT产品经理的能力主要包括硬件、算法、软件、软硬结合四个方面,其能力模型如图1-5所示。

025-01

图1-5 IoT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如何理解呢?

IoT领域的产品经理会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IoT产品的创造过程涉及更多协作,抽象来说就是图1-5中的这四个方面。

1)硬件是基础和源头。没有硬件形态、各种组件、传感器,这个产品就是无源之水。

2)算法是支撑和连接。功能简单的IoT产品不需要算法,但随着IoT产品的迭代进化,未来每一个产品上都会有算法的身影,它让产品更聪明,更实用。虽然用户没有办法直接看到它的存在,但却能在实用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它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关键一环。

3)软件是体验和感知。软件,简单说就是操作系统和App,它们在前台,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它们,与它们交互。

4)软硬结合是目标和定位。每个IoT产品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并在这个定位下生长出自己的硬件形态、算法能力、软件交互。没有软硬结合定位的产品就像一篇没有主旨的文章,虽然有的段落可能很精彩,但读者却并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

上述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IoT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最底层是硬件,它是基础,它的形态、性能直接影响着上面所有的部分;上一层是算法,它是连接,负责将硬件能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AI能力,并通过软件交互界面展现出来;再上一层是软件,它是感知,用户感知产品除了外观,就是与产品的交互,而绝大部分的交互都是通过操作软件来完成的;最上边一层则是软硬结合,它是定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产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