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 王家三少二十五部,独霸异界
- 王家三少作家
- 825字
- 2025-05-05 17:59:05
第43章:遗泽绵长
春去秋来,又至丰收时节。黄河两岸的百姓望着滚滚麦浪,纷纷在田垄间插上写有“太平”二字的旌旗。这一年,朝廷依循三少生前拟定的治水方略,完成了对黄河支流的疏浚工程,沿岸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侵袭。老人们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边晾晒新收的粮食,一边念叨着:“当年陛下在治河工地上,和咱们老百姓同吃同住,那股子拼劲,咱这辈人永远忘不了。”
在京城的国子监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策论考试正在进行。题目正是探讨三少推行的青苗法对民生的影响。学子们挥毫泼墨,有的论证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有的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主考官望着满室奋笔疾书的学子,想起三少曾说“人才乃国之根本”,不禁感慨万千。放榜之日,一位寒门学子高中榜首,他在谢恩时哽咽道:“若无先帝广开科举、破除门第之见,草民哪有今日!”
西域商道上,驼队往来如织。各国商队的首领们自发组成商盟,盟规第一条便是“效仿先帝,以诚信为本”。某次沙漠遇袭,各国商队摒弃利益之争,联手击退马贼。事后,商盟在绿洲立碑纪念,碑文上赫然刻着三少当年通商诏令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为友邦;万商云集,共襄盛举。”
皇宫内,御膳房的老厨子们正在研究新菜谱。他们翻出三少遗留的“食单手记”,上面记载着他微服私访时收集的民间美食改良建议。当新创的“太平羹”端上御膳桌,新任皇帝尝后赞不绝口:“这味道,倒像是回到了皇叔带着朕在街头吃小吃的日子。”
而在遥远的岛国,使者前来进贡时,特意呈上了本国文人撰写的《三少传》。书中将三少的文治武功与治国智慧详细记载,甚至还模仿《太平实录》的体例进行批注。使者恭敬道:“我国上下皆以陛下为楷模,盼能习得治国之道。”
灵梦宫内,三位夫人收养的孤儿们正在练习骑射。看着孩子们英姿飒爽的模样,阿依古丽眼角湿润:“若他还在,定会欣慰。”林若雪轻抚孩子们的发顶,柔声道:“他虽已去,但这天下,处处都有他留下的痕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宫墙之上,那些关于三少的故事,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