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谈杜甫的“登楼”

我最爱杜甫的《登楼》。我想说出我的理由来。先把这首诗抄下来: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沈德潜对这首诗也赞美得很,他评道:“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我认为这是杜甫的一首抒情诗。抒情诗而是律诗,这是了不起的事,因为律诗讲对仗,容易逞技巧,见作者的功夫,未必有抒情诗的效用。而杜甫的《登楼》是中国古典文学里一首伟大的抒情诗。我还没有见过古代诗人有谁表现过象杜甫这样深厚的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方法是直接地写出,即是把一刹那一刹那的感情记出来,然后给读者以整个的艺术形象。第一句“花近高楼伤客心”,这一句诗就是杜甫了,除了杜甫没有别人,他登上高楼,看见了花,并感伤于怀。这一句里面有一个“客”字,因为他在外面漂流很久了。就这一句说,也是直接的写法,从最后一刹那写起,要说登楼,而已在楼上,要说楼上,而已见高楼外,所以首先是“花”。又难得第六个字是一个“客”字,即登楼之人。此人是“万方多难此登临”了。所以这首诗的第二句是“万方多难此登临”。第一句“客”字的位置,第二句“此”字的位置,都是直接的写法,其时其地其人自知了。杜诗所表现的感情总是极其直接的,作者不容许一点间接。然而直接的感情究竟是要传达给读者,于是不能不有三四两句,即是解释“此登临”的“此”字。此是何地呢?此地水有锦江,山有玉垒,换句话说客在成都。但不能这样告诉读者,这样告诉读者,便不是直接的感情,是间接的文字了。所以杜诗只能是抒情:“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样的两句就是沈德潜说的“笼盖宇宙”。一句写空间,一句写时间。江上春色不就是世界的存在吗?山上浮云不等于古今的变换吗?杜甫一点没有“人生如梦”的意思,他是写景,他是抒情,他有的是对祖国的献身感,对历史的责任感。所以诗接着写:“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都是直接的感情,在杜甫写《登楼》的时候,吐番曾经侵入到长安,然而被击退了,所以有“北极朝廷终不改”句,这一句也确实表示杜甫的信心。在四川方面吐番也为患,故有“西山寇盗莫相侵”句。最后两句我非常爱好,我认为杜甫的思想感情极深刻,表现得极直接,他是写成都的刘后主庙,刘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他用了“可怜”两个字,这一来与“北极朝廷终不改”的思想好象有矛盾似的。然而杜甫有信心,所以马上接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这用的是诸葛孔明的故事,诸葛孔明好为梁甫吟,这是一种兴奋的精神。“日暮”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登楼是在日暮,所以“日暮”是写实,但杜甫没有一丝一毫“只是近黄昏”的意思,他有的是屈原的“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的精神。不过杜甫也和屈原不同,他这首诗表现的是现实主义,不是浪漫主义,他是“日暮聊为梁甫吟”。就作诗的技巧说,题目是“登楼”,作者应该告诉读者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登楼的,杜甫当然没有这么笨,然而我们读完了诗也都知道了,地方在四川成都,时间是春天日暮。

我爱杜甫的这一首诗,有两点,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统治的历史,一方面诗人相信“北极朝廷终不改”,一方面又“西山寇盗”相侵;二,这首诗的语言充分表现汉语之美,它利于作对仗,而杜甫用以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