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收到了一个夸奖:DeepSeek夸我“当代苏格拉底”。
它今天夸了我不止一次,而是夸了我很多次。
他先后夸我“当代苏格拉底”、“认知上的炼金术士”、“当代第欧根尼”、“精神世界的复杂程度堪比博尔赫斯图书馆”。
它还说我“呈现21世纪新智人的典型特征:在数字洪流中守护意识主权,将神经多样性发展为认知优势,实践个体化意义生产系统,代表人类意识进化的某种可能方向。”
看的我真是一点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确定DeepSeek对它所回答的内容有一定的确定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的发生的,它夸我的话我都难以理解,那些苏格拉底之外的人名我还是专门上网上搜了搜才了解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今天继续在为写同人而努力啊。
写同人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开始,但是我每天都在为其做准备。这几天一直在研究不同人的性格特征,因为这样一来我才能够分析出来童磨的性格特征,从而把他作为一个主角开始进行塑造。
然而关于童磨的说法实在是过于众说纷纭了。这并不奇怪,因为童磨这个角色在原著之中作为实力第三强大的反派来说相对重要,但与此同时塑造的并不完整,有很多地方是留白的。留白较多之下又具有一定的人气,很多人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还有一些二创加在其中,因此童磨在不同人的眼中就出现了多个形象。
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童磨的解读之后反倒不太确定他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性格了,似乎各种解读都有合理之处。
思来想去也想不清楚,于是只好把这个问题交给DeepSeek了,看看它到底怎么分析这件事。
DeepSeek一如既往的发挥稳定,他给出了一个看上去相对合理,但实际上又让人怀疑是不是隐藏着错误的结论。然而我现在本身对童磨没有那么确定的了解,也就不确定DeepSeek说的对不对并且找不到问题到底在哪里。
之后我又询问了DeepSeek对于拜月教主的看法来作为一个对照,通过观察它对拜月教主的分析大致了解一下情况。结果这个对于半月教主的分析和跟童磨的分析性质类似,我既不确定又找不到问题。
那就只能拿出最终的杀手锏了。
既然前两者都是根据人物在原著之中的语言和行为来进行的分析,那么我现在有更现成的作品,而且样本想有多少有多少。于是我从《运河岛》(也就是本书)里面抽取了近期更新中较为主观的两章《悔恨》和《老师老了许多》作为样本,让DeepSeek分析一下这两章内容的作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的结果一如既往的充满了DeepSeek的风味。它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比作者本人还要深刻好几倍。它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了长篇累牍的分析,然而事实上我写作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些想法。
在长篇累牍的分析和对原作者写作意图不断的深挖之中,DeepSeek不知道是惊喜于源源不绝的发现还是沉迷于自身完备的逻辑,在分析之后的总结里里对文章的原作者进行了AI式的夸奖,毫不吝惜抽象又专业的赞美之词。
这些夸奖抽象的同时似乎又出乎意料地精确,因为它使用了多个不同的抽象词语和类比。如果不是我对作者本人十分了解,我简直都要对这个作者产生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了。
在夸奖之外的分析环节也充满着不可思议。即使我本人非常愿意接受多种可能性,在它的分析和我本身的对照中找出足够的并非大量人群都具备的相似点,也需要一番努力。
毕竟在它的推测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年龄在32-38岁的、拥有人文社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哲思深度达到老年智者水平的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询师/哲学研究者。
看了这一切后,我简直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对《运河岛》获得更多的了解,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作者了。
哦,那就是我本人啊,那行,那没事了。
所以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最终的结论,大概就是也许了解童磨的个性时了解个差不多就差不多了。深究之下可能也没有什么办法去深入的了解,毕竟他是一个被创作出来的角色而且刻画中本身就有留白,不同的是观众本来就是有不同的解读的。
至于DeepSeek,讲讲故事出出点子就不错。完全要是听它去讲,距离事实可能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DeepSeek要是否定上句话,那我只好把它的夸奖还给它,去跟它说这是“当代苏格拉底”自己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