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就是给他准备独属的空间

空间的现状上,很多家庭并非真的东西太多没法整理,而是处于收纳空间富余东西却摆不下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收纳体与收纳物的不匹配,比如衣服少书多,但是衣柜大,书柜却小;还有的是内部格局不合理,利用率较低,物品只好堆放在外面。

空间的分配上,中国目前住宅情况以两到四室为主,亲子整理中孩子空间分配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3周岁(婴儿)

大部分家庭在孩子0-3周岁时并不会准备独立房间,一方面家中老人因带孩子需同住,并不一定有房间可以分配;另一方面,孩子尚小,需要寸步不离地照顾。即使有准备儿童房,此时也多当作储物间使用,且为储存大人的物品。孩子基本都与父母或老人同睡,活动区域多为卧室和客厅。这一阶段基本与父母共用衣橱甚至随处摆放;玩具分散在家中各处,多借助收纳箱、筐等完成收纳。零星的一些绘本堆放在床、沙发或暂放在大人的书柜中。此时孩子物品的收纳体系还未建立,家中没有真正意义上为孩子准备的收纳区。

3-6周岁(幼儿)

孩子在3-6周岁会进入幼儿园,这时父母开始有意识地腾出独立房间,但出于舍不得或孩子还无法独立,从有意识到具体实施通常还会经历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孩子依旧多为与父母同睡。随着孩子的物品逐渐增多,生活需求增多,家中一般会添置收纳柜等。即使没有独立的房间,也会在客厅等区域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空间给孩子。

6-10周岁(儿童)

这一时期孩子的物品种类结构发生改变,出现更多的收纳需求。为了迎接孩子步入小学,家中陆续添置了书桌、书柜等,这时儿童房正式成型,而且这一设置基本会陪伴孩子到大学以后。很多家庭开始尝试分房,当然根据孩子成长的差异性,仍然有不少孩子与父母同睡。

10周岁以后

10岁是孩子成长时期的一个的转折点。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更愿意借助10岁生日party这个仪式感,彻底完成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