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环河镇

有条河,名环河

河宽六丈,从环形,首尾相接,包绕其镇。

河有支流,约三丈,南北各一。南流入一密林,密林占地甚广,这密林西至包绕环河镇之南灵村,东至主县叁眺县外官道旁。远望林中有高山,不敢入。北流行路九曲,过边河镇后汇入清江河。

河中水流清澈,鱼类繁多,河植缤纷。河边垂柳,修竹,花草繁盛。

环河中有一镇,镇有双桥,石制,东西各一,对外相接。

镇中千户,每户占一院一厂一店,占地颇大,皆行商贾。概有两市,东南一市,西北一市。

东南市道路阔大干净,设置石木桌椅,桌椅旁置晦物桶供来往行人扔晦物。商铺多临街,于门外驻足观之,一览大概无存疑,铺外多摊贩,摊上巧物,吆喝声声。

西北市商铺多为院落,院门为铺门,进门先赏景,或雅致、或朴素、或富丽、或摆桌椅几套为人所聚,过院便是购物,物多为文艺之静物,宜嗅、宜闻、宜品、宜赏。街上摊贩稀落,不敢吆喝。道旁栽花种草,七色皆有,暗香不绝。

此镇乃河外西桥沿路及支八村之汇集,每遇天灾人乱,八村村员皆入环河主镇,借住商户,每能顺利避灾。

镇有镇长,却住河外东桥边,管两院一厂,为一军厂训乡镇军,一两层书院育乡镇书生,一家院藏环河镇几百年传承。厂院间隔较广,疑似将环河包了个四分之一。厂外院外皆有参天大树,亭亭如盖,四季不歇。

环河镇及八村民众以环河镇长命令为首,以身为环河镇民众为荣,皆因环河镇历经六朝,从古至今,齐心合力,遇战事抵抗外敌,遇天灾团结赈灾,遇贪官奋勇反污,其间少有伤亡,繁荣于此,说是世外桃源也不为过。

如今俣朝安稳太平,俣皇正值壮年,鸿图之下,环河镇本该是岁月安好……

然,世传俣朝皇宫中有一奇书,玉石为封,宝珠为字,行文怪异,内有千页,不可解读,原是前朝皇室主墓中物。

俣皇夜夜至御书房翻看此书,寻求俣朝更盛的方案,却每每不得其法。

恰是俣皇又一次怀着失望叹息着回了寝宫,管理御书房的文嬷嬷去整理,意外将此书打落,玉石封面碎裂,书页脱落下来散了一地,宝珠从书页剥离,一颗颗落得满地叮当响仿佛也失了光亮。

嬷嬷吓得魂不附体,也知道这书关系着俣皇大业,若让俣皇知道此事,定逃不过六族尽灭,于是将现场整理收拾好,连夜找了自己心灵手巧的双生姐妹徒弟姝彩与姝果仿做了一本,终于在第二日散早朝前将玉封完好、红宝石熠熠生辉的奇书归还御书房。

而那不成样的玉石碎片、失了光彩的宝珠、一页页的无字天书被装进了姝果的行李,让她以不比姐姐姝彩灵性,学宫规不够好的理由被辞宫回家。

而这双生子原是京中内阁侍读学士万大人的庶女,其母乃府中良妾张氏,张氏虽为妾,却是知书达礼、生性豁达,据说并非京中人士,侍奉万大人一是因早年有恩、二是万府主母云氏多年无子急需子嗣、三是云氏性格温柔与张氏相处无虞。

姝果回到万府,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皆来看望劝慰,但姝果心中有事,饶是一向做事条理分明、镇定自若,此时也失了心态、郁郁寡欢。

张氏见姝果状态不对,了解她又担心她的张氏反复问及原因,姝果话堵在喉咙半天终于还是说了出来。

张氏大惊,暗中托人寻问宫中,三日间无相关事态发生,只那嬷嬷这两日似乎病了连带着姝彩都未去御书房当差,张氏便向万大人及主母请求让姝果回外祖家调养休憩一段时间。

而张家正是在俣朝的西南一带宁南省叁眺县环河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