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性意为先于智慧之前的本性,而为什么说怜悯是人的天性,是因为坚持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被车活活碾死,一个君主为了统治而埋掉活人,你一定会引起怜悯之心,而如果你一旦给予这些被害的人一定的特殊身份,而这些特殊身份正好是你所憎恶或者厌恨的,那么一定会因为他们的遇害而不会感到那么的惋惜。
例如,那位君主活埋的是那一朝代的无恶不作的暴君,那么你还会对暴君有强烈的怜悯之心吗?我想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顶多是对这位君主的处置做法感到不妥。
因为,你一旦给予他们一定的特殊身份,那么也就意味着你产生了理性的思想,从而产生了理性的判断。
而文中所说的怜悯是人的天性,是在理性判断之前,甚至是在人类产生智慧之前就已经拥有的心性。
我们都知道,一些拐卖妇女的人,往往会利用到人天性怜悯这一点而去诱拐妇女。
如让你去帮一个孕妇或者老人,送她们回家,帮他们之路,然而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拒绝,而是觉得自己应该去帮助,所以这就是那么多人贩子可以得逞的原因。
然而,在经过你的理性判断后,就肯定会拒绝她们的请求,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有了智慧,就有了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从而产生了哲学这个概念,马克思之所有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在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智慧而不是人性所人生来就有的东西。
而人真正可贵的不在于有怜悯之心,人性本善,更不是因为会思考,有智慧。而是人不是像物一样,它们存在的目的是早于存在的,而人不是。
人是有了存在才有了其他因素。
如果你听的有点迷糊,那就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人们为了吃饭方便而发明了筷子,而筷子这一物体是因为我要解决吃饭方便的问题,所以才存在的,目的先于起存在。而人是我存在了,我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了,我才知道我要去怎么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
这就是人的最可贵的之处。我同意文中所说的怜悯是人的天性,但我却不认为人性本善也是人的天性,我更偏向于人性为空白论的观点。
如果说人性本善,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凶狠残暴的事情来呢?不应该有善因得善果吗?如果你说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那为什么人性本善,却还会有恶的环境的出现呢?
这说不通,而同样,如果人性本恶,也更加解释不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现在就不一一举例了。
那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是有怜悯之心的,即使你现在穷的叮当响,但是当你看见路边乞讨的残疾人时,你还会给他给予一定的怜悯之心,不愿意看到别人受苦,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一些没有心的人,他们的怜悯之心,或许早已经被恶的思想所占据了。例如,你所明知的杀人狂……但当他们自己将死的时候,我想,也是会对自己有怜悯之心的吧。
不过也有可能是,自己来自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死的纠结,以及遗憾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