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天与乔夏和解后,拍摄工作重回正轨,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一天,陈宇接到电话,投资方认为目前拍摄进度过慢,要求大幅缩短拍摄周期,还得在内容里加入大量商业广告,否则将撤资。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拍摄团队陷入焦虑。
乔夏、陈宇和易天紧急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乔夏满脸焦急,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这怎么行?缩短周期根本没法保证质量,加入过多商业广告更是会破坏纪录片的纯粹性,独竹漂文化的传承就成了次要的了!”
陈宇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地说:“但如果不答应,资金链一断,咱们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纪录片也做不下去。”
易天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说:“要不咱们和投资方再沟通沟通,跟他们讲讲咱们的拍摄理念,争取保留独竹漂文化的核心内容,也保证一定的广告植入,找个折中的办法。”
乔夏却有些犹豫:“就怕他们根本不听,一心只想着赚钱,要是谈崩了可怎么办?”
三人陷入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最终,陈宇拍板:“先试试吧,不沟通肯定没机会,万一能说服他们呢。”
于是,陈宇带着乔夏和易天与投资方会面。会议室内,气氛紧张。投资方代表一脸严肃:“我们投了钱,自然希望看到回报,按原计划拍摄,收益太慢,加入广告才能快速盈利。”
陈宇诚恳地说道:“我们理解您的想法,但独竹漂文化的传承需要时间去挖掘和呈现。仓促拍摄会丢失很多珍贵内容,广告过多也会让观众反感,反而不利于传播。”
乔夏也接着说:“独竹漂是我们家乡的瑰宝,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我们真的不想让它被过度商业化。”
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谈判,投资方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同意适当延长拍摄周期,但仍要求保留一定的广告植入。虽然不是最理想的结果,但也算争取到了一些空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拍摄团队在准备下一次拍摄时,发现原本联系好的几位独竹漂老艺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拍摄,这让拍摄计划再次受阻。乔夏心急如焚,这些老艺人掌握着独竹漂的传统技巧和历史故事,是纪录片不可或缺的部分。
易天赶忙安慰她:“别慌,咱们一起想办法。我这就发动村里的人帮忙打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了解独竹漂的老人能参与。”说干就干,易天迅速在村里的微信群、广播里发布消息,详细说明了拍摄纪录片的意义和寻找老艺人的需求。他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村民是否认识熟悉独竹漂技艺的老人,哪怕是一点线索都不放过。
陈宇则利用自己的人脉,在专业的民俗文化交流群里求助,联系当地的文化部门、民俗专家,拜托他们帮忙留意合适的人选。他还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寻找老艺人的信息,详细阐述独竹漂文化对纪录片的重要性,以及这次拍摄对于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乔夏也没有闲着,她来到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向老人们打听独竹漂艺人的消息。她与老人们耐心交谈,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乔夏还意外得知了一位隐居在偏远山村的老艺人。
根据这条线索,乔夏、易天和陈宇立刻出发。山路崎岖难行,他们的车在蜿蜒的小道上颠簸了许久,才终于抵达那个偏远的小山村。经过多方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位老艺人的家。
老艺人起初有些犹豫,担心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很好地展示独竹漂技艺。乔夏诚恳地说:“爷爷,我们知道您的身体状况,不会让您太劳累的。您的经验和故事对我们太重要了,这是传承独竹漂文化的机会,也是让更多人了解咱们家乡的机会啊。”
在他们的真诚劝说下,老艺人终于答应参与拍摄。之后,他们又陆续找到了几位愿意配合的老艺人,拍摄得以继续。但乔夏知道,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等着他们,为了独竹漂文化的传承,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