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但是它已经将天边染成了橙红色,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时的浩宇仿佛被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所笼罩,若隐若现,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仙境中的错觉。
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森林中,有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悄然穿梭其中。他们的步伐轻盈而敏捷,宛如林中的精灵。较大的身影在前引导,较小的身影紧随其后,似乎在追寻着什么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逐渐穿透树叶的缝隙洒下,照亮了整个森林。树木和草地都变得生机勃勃起来,鸟儿也开始欢快地歌唱。然而,那两个身影却并未受到外界干扰,依旧专注地在树林间穿行。
他们的动作十分熟练,显然对这里非常熟悉。偶尔,大身影会停下来,回头看看小身影是否跟上,并给予一些指导或鼓励。然后,两人继续前行,向着未知的目的地前进。
此时正值深秋时节,雾气弥漫在树林间,使得能见度变得极低。地面上的草丛被露水打湿,湿漉漉的草地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这些水珠仿佛一颗颗珍珠般镶嵌在草叶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霄儿,慢点走,小心脚下啊!”一个声音从前方传来,语气中充满关切和担忧。这个男人中等身材,年纪将近三十岁,身上穿着朴素的麻衣,背后背着一把弓箭,腰间还别着一把大刀。他便是小孩杨霄的父亲,杨卓。
杨卓小心翼翼地走着,手中紧紧握着一根木棍,不时用它拨弄一下前方的草丛,以确保没有隐藏的危险。他的眼神专注而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一个稚嫩的声音坚定地回答道:“父亲,我会的!”说话的人正是杨卓的儿子杨霄。这孩子年仅七岁,脸色黝黑,身上穿着粗糙的麻衣,一看就知道他们家条件艰苦,属于贫苦人家。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父子俩身影穿梭其中,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杨卓走在前面,步伐稳健而坚定;杨霄则紧跟其后,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期待。
昨天,杨卓带着杨霄在树林里布置了一些陷阱,这不仅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生存技能的传承。他们希望能有所收获,但又不能太晚过去,否则猎物可能会落入他人之手。这种紧张的等待,让父子俩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杨霄看着父亲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崇敬之情。他知道父亲是个勇敢、聪明且经验丰富的猎人,每一步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智慧。而杨卓也不时回头看看儿子,眼中流露出关切和鼓励。
他们的脚步声在林间回荡,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片树林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此刻,父子俩一同前行,共同追逐着那份属于他们的幸福与安宁。
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野猪的嚎叫声。听到这声嚎叫,父子二人对视一眼,露出一丝笑意,也不顾脚下的路是否湿滑,立刻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快速跑去。他们一路小跑,很快就来到了陷阱附近。往陷阱里一瞧,果然,里面正有一头体型巨大的野猪。这头野猪看起来起码有两百多斤重,此刻正在坑里不停地用蹄子刨土,企图从陷阱中逃脱。当它发现有人过来时,变得更加躁动不安,拼命地想要跳起来逃出这个大坑。然而,杨卓可不会让它轻易得逞。他迅速抽出腰间的长刀,猛地朝野猪的脖颈处砍去。只听“扑哧”一声,野猪的脖颈被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溅得到处都是。野猪痛苦地嚎叫着,身体剧烈地抽搐着。杨霄站在一旁,目睹眼前的血腥场面,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眼睛都亮了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野猪,甚至还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兴奋地对父亲说:“爹,我们今晚可以吃野猪肉啦!”似乎已经迫不及待要尝尝这新鲜的美味了。野猪在坑里挣扎了好一会儿,最终渐渐停止了抽搐,彻底没了动静。。
杨卓慢慢地将野猪从土坑里拉了出来,然后开始熟练地肢解它。他一边操作,一边向杨霄详细地解释每个步骤和技巧,杨霄则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不时还会用手比划几下,试图理解其中的要领。
时间过得很快,不到一个时辰,杨卓已经成功地将整头野猪分解完毕。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技艺,将猪肉切成合适的大小,并整齐地包裹在猪皮里。最后,他将这些猪肉打包装入背包,背在身后,准备离开这个地方。
整个过程中,杨卓展现出了他精湛的狩猎技能和对动物解剖的深入了解。而杨霄也通过这次机会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巧,为今后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杨霄看着地上还剩下的野猪肉,目光转向杨卓:“父亲,这些肉该如何处理?”他心中有些不舍得扔掉这些食物,但又觉得带着这么多肉确实很不方便。
杨卓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霄儿啊,只能丢掉了,我们实在带不走那么多东西。”说完,他轻轻地叹了口气。
杨霄听后,连忙开口道:“父亲,让我来背一些吧!”他不想浪费这些难得的食物资源。
杨卓仔细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儿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霄儿长大了,可以帮家里分担了。”他不禁感慨时光飞逝,孩子们都已经慢慢长大成人了。
接着,杨卓找来一些草叶,迅速编织成一条简单的绳子,将剩余的野猪肉串好,然后小心地挂在了杨霄的身上。做完这一切,杨卓拍了拍杨霄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杨卓看着懂事的儿子,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不禁哼起了小曲儿。父子俩一起走过了一条河流,杨霄摸了一把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对杨卓说:“父亲,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我已经很累很饿了。”杨卓抬头看了看天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们从天亮开始就出发了,一直走到现在已经快到中午了,确实需要休息一下。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地方,杨卓找来几块大石头,架起树枝准备生火。杨霄则把自己身上带着的肉拿出来,在河里清洗干净后放在火上烤。他时不时地往烤肉上撒一些佐料,让烤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而杨卓则悠闲地躺在一块大岩石上,翘起二郎腿,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和舒适。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独有的香气。此时,原本还在熟睡之中的杨卓,似乎闻到了这股诱人的香味,他那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随后鼻子轻轻动了一下,好像是在嗅着什么味道似的。紧接着,他迅速坐起身子来,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向杨霄询问道:“霄儿,烤肉是不是已经烤好了?”
杨霄听到父亲的话后,开心地笑了出来,然后扭头看向杨卓,眼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他笑着对杨卓说:“父亲,您醒了,说完,他拿起一块烤肉,用刀叉住,递给杨卓。杨卓接过烤肉,双手不停地左右摇晃,试图让它冷却下来。同时,他还不停地吹气,希望能减轻烤肉的热度。看着儿子如此热情地给他送食物,杨卓感到十分欣慰,但也忍不住调侃道:“小子,你是不是想烫死老子?这么热怎么吃啊!”杨霄听了这话,哈哈大笑起来,觉得父亲此时的模样非常滑稽可笑。过了一会儿,杨卓终于等到烤肉稍微冷却一些。他用手撕下一片金黄酥脆的烤肉皮,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烤肉皮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告诉他这烤肉烤得恰到好处。而一旁的杨霄则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烤肉的美味,满脸都是幸福和满足的表情。
杨霄见父亲久久没有反应,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父亲,您觉得味道怎么样?”他一边说,一边用充满期待和担忧的目光注视着父亲,生怕得到一个不满意的答案。
杨卓将嘴里正在咀嚼的食物咽下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轻声回答道:“霄儿啊,非常好吃!”接着,他再次咬下一口肉,边嚼边含混不清地夸赞:“这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外皮煎得金黄却不焦糊,里面的肉质鲜嫩多汁,而且香味浓郁,口感也十分美妙。霄儿,你的厨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呢!”
杨霄得意的说道,父亲我是向杨林叔叔请教的。
父子俩谈笑风生,大快朵颐地吃着烤肉,风卷残云过后,烤肉被消灭得一干二净。杨霄又像只欢快的小鹿般,趴在水流边,“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口山泉水,然后心满意足地起身,打了个响亮的饱嗝,拍拍圆滚滚的肚子,喜笑颜开地对父亲说道:“可以了!”
俩人走到大山外围,即将步出时,杨霄突然高呼:“父亲快看!”说着,他的右手如同一支利箭,直直地指向一个方向。杨卓微微一怔,顺着杨霄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老者,宛如一尊雕塑般倚在树干上,生死难辨。杨卓快步上前,将手指轻轻放在老者的鼻翼上,感受到还有微弱的气息,仿佛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霄儿,他并未逝去,我们岂能坐视不管,见死不救?言罢,父亲便俯身卸下身后背着的野猪肉。杨霄凝视着父亲,嘴唇嗫嚅,似有千言万语,却又生生咽下,转而与父亲一同将老人背起,朝着小岗村迈步而去。
一位妇人正在院中忙碌地洗着衣服,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宛如一道惊雷划破了宁静的氛围。她连忙放下手中的衣物,嘴里高声喊道:“谁呀?”“孩子他妈,是我。”妇人一听,这熟悉的身影,不正是自己的丈夫吗?她心中一喜,急忙起身,如同一只敏捷的小鹿,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门前。打开门一看,妇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忙问:“孩子爹,这是怎么回事?”杨卓没有回答,而是急匆匆地走进屋,将老人轻轻地放在杨霄屋的床上,然后说道:“霄儿,快去请大夫!”
杨霄,犹如离弦之箭一般,应声而出,一盏茶的功夫尚未过去,便有一位老者飘然而至。只见他身背木匣,宛如仙人下凡。杨卓赶忙向老人施礼,口中说道:“徐大夫,您辛苦了,烦请您帮忙看看。”
徐大夫也不推辞,步履轻盈地走到床边,伸出三根手指,宛如蜻蜓点水般搭在老者的手腕上,然后闭目沉思,仿佛在与天地沟通,又好似在探寻着什么奥秘。许久之后,老人缓缓睁开双眼,杨卓则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凝视着徐大夫,仿佛在等待着一个关乎生死的答案。
此人真是福大命大,虽说疲劳过度,又受了些伤,但只要我开些药,让他调理一段时间,定能恢复如初。徐大夫信心十足的说道
杨卓听徐大夫如此言语,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如石头落地一般,安稳了下来。他赶忙双手抱拳,躬身行礼,感激地说道:“谢谢徐大夫!”接着,他又取出一些碎银,递到徐大夫面前,说道:“徐大夫,这是您的诊金。”徐大夫写好一份药方后,又仔细叮嘱了吃药的注意事项,这才转身离去。
杨霄拿着药方,如获至宝,急匆匆地赶往卧龙镇抓药。杨卓则将遇见老者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给孩子娘唐韵慧听。
唐韵慧听完杨卓所言,并未表示异议,只是轻声嘱咐道:“杨哥,出门,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大意。”
时光荏苒,短短三日转瞬即逝。这一日,杨霄如往常一般,将药煎好,小心翼翼地用手触碰着滚烫的药汤,然后将老人轻轻扶起,再用汤匙缓缓地喂入老者口中。就在此时,老者突然睁开双眼,那眼神犹如鹰隼般锐利,充满警惕地盯着杨霄。杨霄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心跳加速,手一抖,差点将碗中的汤药洒出。
老者如风中残烛般颤颤巍巍地张开嘴,声音哆嗦得仿佛风中的落叶,问道:“我这是在哪?”
杨霄赶忙回答道:“老爷爷,这里是我家,是我父亲想把您背回来的。您放心吧,我们都是善良的人。趁热把这碗汤药喝了,您就会好起来的。”
老者听杨霄这么说,心中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张开嘴咕咚咕咚几下,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他的肚子,然后他再次闭上眼睛,沉沉地睡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甜美的梦乡。
杨霄将方才发生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父亲。杨卓喜笑颜开,说道:“太好了,想来老人即将苏醒,徐大夫所开之药果真神效。”
次日,杨霄手捧药碗迈入屋内,一眼便瞧见老者已然醒来,只是身体仍旧虚弱不堪,难以下地行走。杨霄赶忙上前扶起老者,欲行喂药之举,老人却出言制止。
老者言道:“孩子,我自己来即可。”杨霄用满含征询之意的目光,凝视着老者。
老者微微一笑,仿若春日暖阳,令人心生温暖,宽慰道:“孩子,放心吧。”言罢,接过杨霄递来的汤药,如鲸吞牛饮般一饮而尽。而后,轻轻摸了摸嘴角,赞道:“此药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