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家的团圆饭是在连晓年爷爷居住的老宅子举行的。连晓年从高铁站回到家中放下行李,整理完毕后急忙赶往老宅,而此时连家的成员们已经齐聚一堂。
在那张年月留下斑驳印记的红木大圆桌上,中间的铜炉正咕咚咕咚地翻腾着热气,桌上摆满了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萝卜丸子、蒜蓉粉丝开边虾等十几道佳肴,将大桌子摆得满满当当。旁边加开了一张小台,除了没有铜炉,其他菜式都拣了同样的摆了一桌,让几个小孩们自己围一桌。
“都到齐了,赶紧上桌吧!”连晓年的大伯吆喝了一声,大家纷纷找自己的位置坐下。
连爷爷向连晓年招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大伯母迅速挪了一副碗筷摆过来。见到连晓年回来,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作为连家二房的独生女,又是孙辈中唯一留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连晓年深受爷爷的关心。
“吃,都动筷吧,辛苦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了,忙活了大半天。”爷爷动筷后,大家纷纷开动起来,夸赞主厨的大伯母手艺好,夸赞连晓年妈妈做各式炸物香。
“晓年啊,外面工作累不累啊?看你都瘦了一圈。”爷爷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连晓年碗里。
“爷爷,我不累,您身体怎么样?”连晓年关心地问。
爷爷又夹了块鱼腹肉放进连晓年碗里,乐呵呵地说:“好得很,好得很!”
“晓年,你现在是做哪个工作?之前听你爸说是文秘?”大伯母问道,“这在一线城市的工资高吧?”
连晓年正嚼着裹满酱汁的红烧肉,软糯咸甜适中,心想大伯母的手艺是挺好的,就是人挺八卦。她含糊地道:“嗯,部门秘书,工资也就够用吧!”
“够用是怎么够用?”大伯插话,“你堂姐在外山路又开了一个新店,现在的婴儿用品真是好卖,我看生意红火着呢,就这样你堂姐还整天喊着不够用不够用。”
大伯母瞥了一眼自己的丈夫。
“现在孩子生的少,都宝贝,都舍得给孩子买,生意红火那是应该的。”连晓年的爸爸接过话头,“开门做生意的既要开销店铺租金又要员工工资,还要流水周转,够不够用啥的,只要没跟你伸手要钱,那孩子心里有数就行。”
连晓年心里默默给自己爸爸点了个赞。
旁边连晓年的妈妈夹了碗锅子里烫熟的丸子,给小桌的孩子们,继而说道:“今天怎么把晓玥那两小子都带过来这边了,没跟着他爸妈回去?”
果然说起堂姐连晓玥的孩子,大伯母就支吾起来:“她店里忙,夫妻俩说是年底清货,下午关店才赶回去过节,天冷,孩子就不折腾了。”
这时小桌坐着的几个孩子因为争抢食物撞得盘碗噼里啪啦作响。堂哥往小桌吼了几句,示意堂嫂到小桌陪餐去,好管束孩子们。
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最是争强好胜,你争我抢的年纪,一会儿哥哥要吃虾,弟弟也要吃虾,还一个不够,全部都要。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孩子分走了。
连晓年慢慢吃着碗里的炸丸子,听着爷爷、大伯和自个老爸在聊县城的旧城改造和旅游开发。看着大伯母在和堂哥轻轻咬耳朵说小声话,看着妈妈在帮忙堂嫂给小毛头们剥虾。电视正播放着春晚的台前幕后准备工作,窗外陆陆续续炸响烟花爆竹的声音。气氛既温馨又和谐。
年,好不热闹!
这时,连爷爷拍拍连晓年的手,“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刚刚起步赚多赚少没关系,慢慢来,要多看多学。”
连晓年轻轻点头,往爷爷碗里夹了个炸丸子,“爷爷,我知道的。”
爷爷作为大家长,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众人说道:“来,咱们举杯,新春大吉,祝愿咱们连家平安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