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把钱副镇长给镇住了

半个月后,洪桥镇镇政府大门口。

“同志您好,我是罗家村二组的赵响,有点事想找一下你们钱副镇长,麻烦帮着通报一下。”

“钱镇长主管全镇经济工作,日理万机,你找他干嘛?”

“我有个创业项目,想找他指导一下。”

“嗯…先把身份证拿过来看看!”

“喂,你明明是秭归县水田坝乡鱼嘴湾的人,怎么说是罗家村来的,这里可是镇政府大门,不要信口胡说啊!”

“同志,是这样的,我们全家都是山峡来的移民,刚刚搬到罗家村不久,新的身份证还没办下来,这是我的移民证。”

“有移民证怎么不早拿出来!”

“同志,是你叫我拿身份证的啊。”

“嗯,你先在外面等着,我给黄秘书打个电话问问!”

“那就拜托同志了。”

门口保卫拨通电话,如实汇报了情况,放下电话后走出门卫室,朝赵响招招手,“算你小子运气好,钱镇长昨天晚上刚从县里开完会回来,现在正在办公室;你过来登记一下,我带你去他办公室!”

“真是太感谢了!”赵响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大喜过望,快步而入。

“钱镇长很忙的,见到后要长话短说,知道么!”

“知道,知道,多谢同志提醒。”

“说实话,一般人没有提前预约,钱镇长根本不会见;因为你是三峡移民,国家有优待你们的政策,所以才答应见见的。”

“明白,明白,非常感谢钱镇长,也感谢同志帮忙!”

一路上,保卫像大观园的官家一样,不时对赵响提醒些事宜;赵响频频点头,像刘姥姥似的恭顺附和。

绕过几处林荫,保卫指着前面那栋二层小楼说:“上了楼梯往右拐,第三间就是钱镇长的办公室,门口有招牌,可千万别进错了门。”

“知道,谢谢同志啊!”

赵响步履轻快的上了小楼二楼,果然看见钱副镇长的办公室招牌,其实这一层还有好多个副镇长招牌,略略数了一下,足有五六个之多。

走到办公室门口,只见里面摆着两条长木桌,两条沙发,一张茶几,一只报纸架;前面木桌后坐着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正伏案写文稿的年轻人;后面木桌后坐着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带着茶色眼镜的中年人,正认真看着报纸,自是钱副镇长了。

上辈子,赵响因为一次被评选为全镇优秀劳模的缘故,受到过钱副镇长的亲切接见,所以对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钱德华,本地石桥村人氏,72年上的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机械厂当技术员,后又做车间副主任,副厂长,县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等等,两年前调到洪桥镇做了主管经济工作的副镇长。

在赵响印象中,后来他好像还主管过文卫,财政,政务等方面,堪称一位行政管理的多面手。

只是官运有些不佳,在洪桥镇一直干了六年,也没升为正镇长;后来调进县里,当了个林业局副局长,最终也以副局级的资历光荣退休。

其一生都是挂副职,绝对堪称京川县官场的一位异数。

赵响很有礼貌的敲了敲门,二人一前一后抬起头。

钱德华略略打量了他一眼,继续低头看报纸;那年轻人问:“你就是罗家村二组那位……”

“是的,我叫赵响,有个创业项目想找钱镇长指点指点,保卫同志已经通报过的。”赵响提着公文包,微微含首,彬彬有礼的说道。

年轻人扭过头,正准备传达;钱德华放下手中的《经济日报》,指了指沙发,“哦,既然来了,那就进来坐坐吧。”

“谢钱镇长!”

赵响大喜,走到沙发边恭恭敬敬坐下,钱德华起身走到对面坐下;那年轻人也起了身,帮二人各倒了一杯开水。

“听说你是从秭归来的移民?”钱德华扶了扶眼镜,又打量他几下,和蔼的问。

“是的。”赵响身子微微前顷,“准确的说我们一家四口是从秭归县水田坝乡鱼嘴湾,搬迁到贵镇罗家村二组。搬迁当日,中央电视台都专门有报道过的。”

“是的,我看过这个新闻。”钱德华微微一笑,又问:“现在你们一切都还适应吧。”

“感谢领导关心,一切都好,乡亲们也很热情!”

“那就好,那就好!”钱德华高兴的点点头,微笑道:“年轻人有创业的想法,是好事嘛;何况你们是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多不容易啊。国家也有这方面专门的扶持政策,到了乡镇这一级,我们一定会大力支持你们的。”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领导关怀!”赵响大喜,连连称谢,心想:”看,国家干部的格局果然与罗家村那一帮土包子不一样。”

“嗯,小赵啊,你有什么项目,说出来听听。”

“钱镇长,都在这里写着,不周之处还请多多指点!”

赵响从刚花了十五块钱在街上买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只带着开启纽扣的文具皮夹子,拿出里面一叠用回行针别着的信纸写就的文稿,恭恭敬敬递上。

钱副镇长接过,扶了扶眼镜,身子顺势往沙发背上一靠,认真看起来。

你说赵响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虽有移民背景,但能如此顺利见到钱德华,并递上相关方案,还是有其他因素的。

原来钱德华前几天去县里专门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县领导要求全县经管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伟人南巡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的要旨;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经济,让全县人民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同心同德,万众一心迈进小康之路。

钱德华深受鼓舞,回来后就准备大干一番,但洪桥镇的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工业办的是一塌糊涂。

刚才听说外面有个想创业的年轻人,便让进来见见;见过后,见小伙子一表人才,言语得体,有着一般农村青年完全不具备的特质,心中便有几分欣赏,加上又是三峡来的移民,便有心扶一把了。

若小伙子真能成事,也是一个三峡移民在异地它乡创业成功的好案例,再经过宣传,自然能有效配合国家接下来的大规模移民战略规划了。

能做到主管经济的副镇长位置,这点政治远见还是有的。

当然,多少也能为自己捞点政治资本。

“洪桥水泥厂股份改组初步方案”可当他看完标题,顿时微微吃了一惊。

他原本以为赵响一个农村小伙,口中所谓的创业项目不过是承包鱼塘,种种果园,养养黄鳝泥鳅等;名堂稍大一点,也不过是搞搞石灰厂,碎石厂,砖瓦厂之类的。

怎知,对方居然打起了曾在全县范围内都屈指可数的明星级乡镇企业的主意!

好家伙,好大手笔!

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项目是你小赵能玩得起的么?

出于礼节,顺着文稿往下看,他是越看越心惊,不时扶扶眼镜,摸摸鼻梁,最后眉头深深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