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面圣

第二日清晨,福王府便再次慌忙起来,所幸这次进宫并没有多少复杂礼节,也不用穿上那套复杂沉重的亲王礼服。

朱载堃简单洗漱一番,换上一身亲王常服,头顶束上一顶宝石冠,再别上一根玉簪,不过简单装饰,眉宇之间便透露出一股秀美俊朗之气。

“殿下,真是少年英姿,颇有仙人风范,世间罕见。”王宝举着铜镜,看着面前的少年毫不吝惜的夸赞道。

“哈哈,贫嘴。”

朱载堃笑骂一声,大步走出房门。

朱载堃乘着马车来到西苑,一位当值的公公早早便等在门前。

朱载堃下了马车,向着一旁下跪的太监点了点头,道声:“免礼。”,便随对方走进乾清宫。

穿过墙门,一座别宫映入眼前,阶梯两边十步一岗,五步一人。

各个腰配长刀,手持长枪,身披铁甲,目光如炬,似一尊尊天兵一般,守护着凌霄宝殿。

朱载堃不敢多看,提着腰摆,快步踏上石阶,待到殿前,便见黄锦站在门前,两名太监正缓缓推开殿门。

“福王殿下,请吧!”

黄锦侧身行了一礼,便让开殿门。

朱载堃点了点头,报以微笑,看着面前的大殿,深吸一口气,抬脚踏入其中。

随着朱载堃踏入大殿,殿门缓缓关闭。

朱载堃听着身后殿门关闭的清脆响声,神情不由有些诧异,但此刻也已经是箭在弦上。

殿内灯火通明,无数蜡烛发出光亮,璀璨夺目。

朱载堃挺了挺胸膛,慢步向前,隔着帷幕看见一道黑影,不由咬了咬舌尖,沉稳走上前去。

“儿臣朱载堃,给父皇请安。”朱载堃快速跪下,朝着帷幕之后的黑影颤抖喊道。

朱载堃将脑袋磕在地上,静静等待。

时间仿佛静止一般,许久,帷幕之间传来声响。

“昔闻,彭祖寿命八百载,驾云升天,近两百年来,武当张真人活了三百岁,随后不知所踪。世间真有仙神呼!“

朱载堃听到声音,不由跪直腰杆,看着帷幕之后犹如神像一般盘坐的嘉靖,平稳开口道:“回父皇,海外有仙山蓬莱,仙人曾举霞飞升,这是儿臣从史书上找到的。”

“蓬莱、方丈、瀛洲,乃是上古传闻的三座仙山,汉时司马迁曾记《山海经》之名,其中《海外东经》便记有这三座仙山,后世至今多有文章描述,但难辨真假。”

“蓝神仙告诉朕,说你是仙君下凡,有仙人扶顶,可曾见过仙宫,又遇见过那些仙人。”

吕芳在一旁小心拉开帷帐,此刻的嘉靖帝正双眼微睁,仿佛仙神降临人间,发出致命拷问。

朱载堃看着自己的父皇,对方正双手掐着法印,心中不由慌乱,虽不明白自己的父皇问出这番考校有何深意,但还是决定顺着对方的心思回答。

“回父皇,曾有仙人入梦,带儿臣遨游仙宫,但儿臣不知梦境真假,故不敢言。”朱载堃小心回答道,生怕引来对方降罪。

毕竟修仙得到道本就是竹篮打水,自己的父皇沉迷修道,自己若是说了,怕会被对方多想。

“继续说,朕赦你无罪。那仙宫是何模样?”嘉靖皇帝不由急忙回道,脸上出现些许激动之色。

朱载堃思考片刻,缓缓吐出八字:“夜如明昼,不分黑白。”

说完,便悄悄观察对方反应,发现自己的父皇正打量自己,便继续补充说道:“儿臣也问了仙人寿阳几许,仙人答曰:“成仙至今已两万七千七百四十余年矣。””

“还有呢!继续说。”嘉靖追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盼。

“儿臣听闻此言,也是一阵惊呼,之后便从梦中苏醒,此后再也不曾见过如此梦境。”

朱载堃说完,再次将脑袋磕在地上,仔细竖起耳朵,便听到一阵脚步声。

嘉靖帝此时已经走到朱载堃面前,低头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儿子,沉思片刻,说道:“吕芳,再点两盏灯来。”

吕芳听到声音,抬眼愣了愣,急忙跑到一旁去点蜡烛。

嘉靖帝朱厚熜仔细瞧了瞧自己的儿子,开口道:“起来吧!”

说完,一边走向自己的神台,一边看着吕芳,见对方已经点好蜡烛,便示意对方搬来凳子。

“谢父皇。”

朱载堃缓缓从地上爬起,双腿麻木,脸色十分难看,见一旁吕芳端来御凳,便连忙撑着凳子坐下。

揉了揉自己跪的有些发麻的双腿,感觉自己后背满是热汗,不由心里暗道:“压力山大啊!”

“吕芳,你说世上真有地方不分昼夜。”

吕芳闻言,立刻回答道:“奴婢不过肉眼凡胎,自然不知。”

“梦境之事,是真是假,怕只有真正的仙神才会知道吧。”嘉靖帝无奈叹息道。

说罢,便盯着端坐的朱载堃,继续开口。

“你在苏州府的事,做的不错,只是有些辛苦你了。”嘉靖帝随意靠在莲座上,出言安慰几句。

“儿臣不过替父皇分忧,不敢言其辛劳。”

朱载堃说着,便要再次下跪,却被嘉靖抬手示意揽下。

“苏州府改了十万亩桑田,好大一副的手笔,你也不要小瞧了自己。隔壁浙江为了今年年底贸易南洋的五十万匹丝绸,朝廷定下改稻为桑的国策,却有人鱼目混珠,视百姓为鱼肉,借机敛财。浙江总督胡宗宪上疏请求暂缓改稻为桑,你说朕该如何?。”嘉靖帝大声说道,脸上似有怒意。

“六部九卿,那么多的大学士,一个个圣人之书,倒背如流,在做实事上,却不如你。看来你这个仙人托梦,怕是有几分是真,就是不知道几分是假。”

“回父皇,仙人托梦自然真假难辨,若是信,那便是真,不信则是假。浙江此地向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俗称,想要改田自然不易。”朱载堃顿了顿,才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心中已经无所畏惧,毕竟对方是皇帝,说啥就是啥吧!

“朕也知道,不过勉为其难罢了。”嘉靖帝无奈道。

“父皇,先秦惠文王时,有名相张仪,见秦惠文王时说,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

世人贪图,不过名利二字。至圣文宣王有七十二贤徒,三千弟子,收弟子时也需十条腊肉当作学费,何况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