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上班
- 离婚后,沈欣月的心理成长
- 作家OfsCbd
- 2054字
- 2025-07-05 18:41:26
新的环境,新的人,一切都是新的。
熟悉陌生的地方,熟悉陌生的语调。
沈欣月没有想过自己在家乡也会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常常有人用“你好歹还是个大学生嘞,啥也不懂。”来评价她。
沈欣月会因为这样的评价会伤心,很久很久。她长久的被困在这个评价里。
在这里上班的大姐比较多,主管会告诉她:“原大姐没读过书,字也不认识几个,都能做好这份工作,你一定没问题的。”
沈欣月自己还在自我怀疑里打转,别人已经把她看得明明白白了。
那些大姐经常向她各种套话,打听她的事。
沈欣月一直对不熟悉的人存有抵触心理,她虽然刻意的和她们保持距离,耐不住她们的八卦能力太强,加上自己本身就一直觉得委屈无从诉说,最终还是突破心理防线,把自己的事情一股脑全告诉了她们。
开始的时候,这种诉说感带给沈欣月的确是的畅快的舒爽,渐渐熟络起来以后,尤其是自己的提成高于其他人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同情和好感都荡然无存,只剩下竞争里残酷的厮杀。
不管是兼职,全勤还是暑假工,沈欣月从她们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看出了从前没有细细分解过的人的本性。
贪婪,自私,嫉妒,善良,具有同情心,淳朴。。。。。。
是的,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只有一面。
小时候觉得过家家的小孩子很可笑,现在看到这些所谓的大人的所作为,沈欣月从心底里觉得,小孩子即使长大了,也还是玩的小孩子的把戏,这个发现让她对世界的滤镜打碎了一大半。
沈欣月很好奇过去的那些时间里,自己也上班,也结婚,也和人相处,学习。
为什么会直到现在她才觉出人们的伪装?一回首思索,沈欣月有种“从未活过”的感受。
这将近三十年的时光里,沈欣月越来越记不起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好像上学的记忆也有限,朋友同学大部分也都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了,自己也没有很了解的近亲好友,就连自己亲弟弟沈海涛,细细想来也了解有限。
更别说自己对前夫崔家建的了解,越来越“知之甚少”了。
在这里,除了繁重的工作,让沈欣月小心翼翼的就是同事这种人际关系。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妹妹把孩子带的还可以,只是孩子没有这样完全离开过父母独自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还是不太适应。
每次见孩子,沈欣月看到孩子就可以确认孩子的心里和身体状况的好坏,虽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生活总算还是可以继续下去。
最开心的就是发工资的时候,沈欣月发了第一笔工资的时候就已经把它分成好几份,全部按排完了。
妹妹会给孩子买新鞋新衣服,学习用品,甚至是给他们钱让他们自己去商店里买零食。
孩子在沈欣月身边的时候,由于沈欣月自己带孩子没有收入,只有花呗每个月的一千块钱的额度,所以每次去超市都是只准孩子看不准孩子买,现在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沈欣月看着孩子变化很大。
沈欣月觉得自己给不了孩子老天好像在用另一种方式补偿给她。
把工资分配完,沈欣月自己手里剩下二百块钱用于和孩子见面时的开支。
每个月给妹妹二百五百不等,给哥哥嫂嫂五百的生活费,也不算白吃白住,自己心理上也过的去。
分别给父母一些,自己再强制存五百,以防外一。
沈欣月就这样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着,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像提线木偶一样,感觉生活枯燥疲乏。
每当休假见到孩子,身体上的疲乏感能减轻一些,即使这样,她还是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熟络以后,沈欣月也会和这些大姐们聊天,她发现这些大姐的传统农村妇女的生活态度使她很受启发。
居然有人可以把一份工作做三十年,这让沈欣月觉得很不可思议。
也是在这样的震惊中,让沈欣月开始认真思考关于工作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不可否认,人和人从出生就存在着差异。
可是,出身决定不了的是长大以后脱离父母庇护的生活。
沈欣月开始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她看到网络上关于原生家庭的言论,她觉得自己走到现在这一步和原生家庭确实是有关系的。
但是,一样的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那么,最终脱离原生家庭以后的生活,除了不可避免的受影响那部分以外,组成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差异又是谁能决定的?
沈欣月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能让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她虽然给不了孩子完整的家庭,但是她想让孩子拥有完整的美好同年。
沈欣月一直不能理解崔家建的父母不让孩子上幼儿园,而崔家建自己居然也赞同。
就崔家建自己说:“我要是能有个高一点的学历,早就涨工资了,也不至于一直做着累活,生活这么艰难。”
由此,沈欣月自然的认为崔家建会和自己一样关心孩子的上学问题。
随着孩子的长大,沈欣月才发现端倪,崔家建不仅对孩子上学的事情不着急,而且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规划也是很随意的态度。
每当提及这件事情,他总是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打工。我对我孩子要求没那么高,她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上学。”
那时候沈欣月觉得他的言论和之前完全就是不关联的,那时候也没多想,只觉得可能是孩子上学让他压力大。
现在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沈欣月才意识到想要给孩子好的生活,不是说自己的压力大就可以改变当初的决定的。
暑假沈欣月把孩子接到身边,由于自己的工作时间比较长,没有办法让孩子时刻待在身边,只好和弟弟沈海涛商量把孩子放他那边。
刚好弟弟沈海涛的工作处于淡季,也不太忙,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