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慧眼荐才,鲁肃归刘

曹操于豫州纵横捭阖,全力扩张势力版图之际,徐州之地,刘备亦在为壮大自身实力绸缪,而人才的汇聚,正是其图谋大业的关键之举。

这日,李墨处理完军中事务,正于营帐中思索应对各方局势之策,忽闻亲兵来报,称有故交求见。李墨心下好奇,起身出帐相迎,只见来人正是徐盛。徐盛身姿矫健,眼神锐利,尽显武将风采。李墨见是徐盛,面露欣喜之色,赶忙将其迎入帐中。

二人落座,徐盛开门见山地说道:“李兄,如今这乱世纷争不断,各方诸侯皆在广纳贤才,图谋大业。我近日游历四方,于东城结识一人,名唤鲁肃,字子敬。此人非同凡响,胸藏韬略,心怀济世安民之志,且颇有豪侠之气,散尽家财赈济百姓,在当地声望颇高。我以为,若刘使君得此人相助,大业可图,特来告知李兄。”

李墨闻之,精神一振。他深知,刘备帐下虽已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以及自己与陈登等谋士辅佐,但欲成就一番霸业,尚需更多贤能之士。徐盛所言的鲁肃,若真有这般才能,定能为刘备阵营增添强大助力。

李墨说道:“徐兄所荐之人,听起来确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只是不知,这鲁肃如今可有意出山辅佐我家使君?”

徐盛道:“鲁肃虽处乱世,却一直留意各方诸侯,渴望能追随一位明主,一展抱负。刘使君以仁德闻名,在徐州又广施善政,深得民心。我与鲁肃提及刘使君的作为,他颇感兴趣,若能诚心相邀,想必他定会应允。”

李墨点头称是,说道:“此事重大,我需即刻与使君商议。徐兄稍作休息,我去去便回。”

李墨匆匆赶往刘备营帐,将徐盛举荐鲁肃之事详细告知。刘备听后,面露喜色,说道:“若真能得此贤才,乃我之幸,亦是徐州之幸。李先生,烦劳你与徐盛一同前往东城,务必请鲁肃先生前来。”

李墨领命,即刻与徐盛再次踏上行程。二人快马加鞭,不久便抵达东城。在徐盛的引领下,他们来到鲁肃居所。

鲁肃府邸尽显古朴大气,仆从见有客来访,赶忙入内通报。不多时,鲁肃亲自迎出。只见鲁肃身形伟岸,面容沉稳,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儒雅与豪迈交织的气质。

鲁肃见是徐盛,笑着迎上,又将目光投向李墨。徐盛赶忙介绍道:“子敬,这位便是刘使君麾下的李墨先生,智谋过人,辅佐使君在徐州多有建树。”

鲁肃拱手行礼,道:“久闻李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感荣幸。”

李墨还礼道:“鲁先生客气了。我与徐盛此次前来,是奉刘使君之命,诚邀先生出山,共辅使君成就大业。”

鲁肃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刘使君的仁德之名,我早有耳闻。只是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不知使君有何方略,以定这乱世乾坤?”

李墨见鲁肃发问,遂将刘备在徐州的治理举措,包括安抚百姓、发展经济、训练士卒等,以及长远的兴复汉室之志,一一详述。李墨言辞恳切地说道:“鲁先生,如今徐州在使君的治理下,正稳步发展。但使君深知,欲救天下苍生,仅靠徐州一地远远不够,急需像先生这样的大才相助。”

鲁肃听后,心中暗自思忖。他本就胸怀壮志,渴望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今日听李墨所言,刘备的抱负与举措,与自己心中所想多有契合之处。

鲁肃道:“承蒙刘使君与二位厚爱,肃愿效犬马之劳。但我需稍作准备,处理一些家中琐事,三日后,便与二位一同前往徐州。”

李墨与徐盛相视一笑,齐声道:“如此甚好,我们便在此静候先生。”

三日后,鲁肃安排妥当家中诸事,与李墨、徐盛一同启程返回徐州。一路上,三人纵论天下大势,鲁肃见解深刻,言语间尽显不凡谋略,令李墨对其愈发看重。

回到徐州,李墨带着鲁肃面见刘备。刘备见鲁肃气宇轩昂,心中欢喜,说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先生肯屈尊相助,备感激不尽。”

鲁肃躬身行礼道:“使君客气了,肃愿追随使君,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刘备大喜,当即设盛宴为鲁肃接风。宴上,刘备与鲁肃相谈甚欢,对鲁肃的才学谋略更为赞赏,鲁肃也为刘备的诚意与志向所打动。

此时,曹操在豫州的战事虽已取得诸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顽固势力的抵抗。其在豫州的扩张,已引起周边诸侯的警觉,袁绍、袁术等皆密切关注着曹操的一举一动,暗自谋划应对之策。

而在徐州,鲁肃的到来,如同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刘备阵营。鲁肃将为刘备带来怎样独特的战略眼光和谋划?面对曹操在豫州日益壮大的势力,刘备在鲁肃、李墨等众人的辅佐下,又将如何布局,应对这风云变幻的局势?这乱世的舞台上,各方势力的博弈正愈演愈烈,徐州与豫州的局势变化,又将如何牵动整个天下的命运?一切,皆充满未知,而故事,仍在继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