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祝学军

  • 巾帼记
  • 宁挽棠
  • 852字
  • 2025-07-05 22:39:34

祝学军,学农学军的学军。

在辽宁沈阳出生于1962年12月的祝学军女士在她18岁的夏天,取得了我国理科第一的高考成绩。那个夏天,阳光炽烈,空气中弥漫着新绿的气息,她手握成绩单,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人人都以为她是准清北的学生,但是她并没有踏入清华北大的校门,而是毅然决然报考了国防科技大。经过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她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选择考进了钱学森院士所在的研究院,跟随着钱老进行进一步对运载火箭的设计的研究。

在参加工作后,祝学军女士主持研制五个新型导弹武器,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她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汗水。为了升级导弹,也是在钱学森先生的指导下,她深入了解了“钱学森弹道”的绝对优势。无法预计的弹道轨迹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令人难以捉摸,是反导弹系统的克星,但是面对这样强大的理论却四十多年没能实践成功。实验室里,她无数次地推演公式,模拟实验,面对失败,她从未退缩。但是祝学军女士仍旧决心将“钱学森弹道”变为现实,要完成钱老未完成的课题。在这条道路上质疑的声音不在少数,但是祝学军女士却没有一刻放弃研究“钱学森弹道”,除了周围人的嘲讽,钱老也劝说她放弃这个难以实现的弹道。可她说:“我绝不能让美国比咱们率先攻克”。

在祝学军32岁时,钱老看到她的决心与进步,力排众议,举荐祝学军女士成为了东风-17导弹的总设计师,这是祝学军人生中主导设计的第一枚导弹。那一年,她站在设计图纸前,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祝学军攻克了美国24年都没能攻克的难题,在此期间的稿纸都能装满好几卡车,她所取得的成功甚至让环球时报称她是典型的“技术大拿”,她用自己全部的赤诚铸就着辉煌,东风-17也作为第一颗应用“钱学森弹道”的导弹问世。那一刻,天空中绽放的导弹尾焰照亮了她的脸庞,那是属于她的荣耀时刻。

祝学军当初的“一意孤行”也终于换来了“钱学森弹道”的被攻克。从那刻起,那些质疑的人彻底的从她人生的剧本中杀青。但是祝学军女士仍旧向前,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