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你们猜,李德彪在哪?

远征准噶尔的大军出发之后第六日,第一封军情奏本终于到了。

铺兵驭马疾驰进了正阳门,便朝着通政司而去......

前几日,胤禵虽然也都每日汇报大军行进的路线和进度,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军情奏报,京城百姓以及诸官,可都是引颈以待,久盼甘霖了。

上书房偏殿,康熙正在批阅河南道关于赈灾的奏本,张廷玉,马齐以及佟国维,胤祀都在一旁候着,以备垂询。

“河南道的赈灾银子,要国库出,和准噶尔的大战粮饷,也要国库出,胤祀这些日子总和朕哭穷,说是户部已经没有银子了,”康熙抬起头,看向几个殿阁大学士:“你们说说看,有什么法子?”

康熙的问话,让几个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殿阁大学生都沉默了下来。

“胤祀,你掌管户部衙门,你先说!”康熙点了八阿哥胤祀的名字。

“皇阿玛,儿臣愚见,如今国事繁巨,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不能只从江南富庶地方找银子,江西两广地方,近年来风调雨顺,商事颇繁,儿臣以为,可让督抚及地方官员,以加派征西粮饷的名义,从民间征些银子上来,”胤祀开口,说的好似有根有据。

“加派征银,”康熙抿了抿嘴唇,没有发表看法,目光落在佟国维身上,而后又缓缓转向马齐,最终落在张廷玉身上:“衡臣啊,说说你的看法。”

张廷玉被皇上点了名,先是一拜,而后起身道:“皇上,两广和湖广地区三年之前才刚刚经历了水患和旱灾,民生才堪堪恢复,若是此时加派税银,则中原百姓黎民恐怕不堪重负......”

“国家打仗,要用银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张大人,你说说,难道要凭空变出来银子吗?”胤祀闻言立刻反唇相讥。

“衡臣,胤祀说的也对,总不能凭空变出来银子吧?”康熙身子靠在软榻上,循循善诱。

“微臣以为,国库空虚,其中有部分原因在于百官拖欠国库欠款,大部分都是陈年旧账,百两千两有之,万两十万两也有之......人人观望,人人拖欠,若是国内无事,海清河晏还好,但是此时朝廷用兵频仍,各地旱涝不定,国库欠款,已经到了不得不迫切追缴的时候了,”张廷玉不急不缓,好似早有腹稿。

“追缴国库欠款,”康熙长叹了一口气,仍旧有些犹豫:“上次,朕是叫胤禛去做的,做了一半,阻力很大......”

“报!”正在此时,李德全的声音在殿外响起:“皇上,是大将军王的折子到了!”

言罢,李德全还特意补充道:“是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康熙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方才的追缴库银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快,取来给朕看看!”

“皇上,这是折子!”李德全上前,将一个精巧的小木盒递上。

虽然紧急,但是康熙仍旧先是勘符之后,才找出钥匙,打开木盒,将其中的折子给取出来。

“按照脚程预计,胤禵应该已经抵达甘陕境内了,”康熙一边说着,一边低头去看奏折。

殿内其余几人都全神贯注的等待皇帝的反应。

他们不知道奏折上写了什么,但是通过皇上的反应,可窥探一二。

“嗯?”数息之后,康熙明显愣了一下,而后发出一声狐疑的声音,随即眉头皱起,继续看去。

半晌之后,

啪!

奏本被合上了。

声音清脆的如同醒木震碎了一片寂静。

“皇上?”佟国维开口,想要试探一下奏本上写了什么内容。

“胤祀的大军还在潼关,隆科多带着千余人抵达凤翔府,年羹尧的转运粮秣还未到位,”康熙站直身子,手指捏着奏本轻轻拍动,一边走一边道:“你们猜,他李德彪现在在哪?”

李德彪?

几个殿阁大学士面面相觑,在哪里?莫不成在巩昌府和准噶尔先锋捉对厮杀?

没有等到回答,康熙也不在乎,自顾自道:“率领全副甲胄的三十七人汉军营部署,越过巩昌府一线,往甘肃行都司去了!”

叛变?

不!

胤祀立刻否定了这个猜测,李德彪不是这般首鼠两端,或者说目光短浅的人,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他想要成就当年汉之冠军侯的伟业,封狼居胥,直捣黄龙!

可是......仅仅三十七人,可能吗?

更关键的是,皇上对这件事,怎么看?

“兵家,生死之事也,”正在胤祀天人胶粘带时候,康熙的声音幽幽传来:“张廷玉,拟旨,给胤禵和年羹尧,以及隆科多!”

“喳!”张廷玉迈出两步,卷起袖子,李德全已经让人准备好笔墨纸砚以及案台。

如椽大笔饱蘸了浓墨,只等待皇帝的金口玉言。

“着胤禵继续稳步推进既定用兵方略,不可因其余外事纷扰,而动了剑走偏锋,兵行险着的心思,切记用兵者,向来以正胜,而非以偏成,不可盲目出兵,需切实做好用兵以及会战诸事......另外,告诉年羹尧,粮秣筹措暂时还需要他那边多多用心筹办,朝廷正在想办法,最多两个月,会将所需要的银子以及粮食送至甘陕,着他用心做事,和胤禵多加配合......至于隆科多,”康熙转回身子,将奏本放在桌子上,抬眼看了一眼佟国维,而后缓声道:“及时进驻巩昌府,切莫拖延,配合好大将军的作战规划以及行动!”

不多时,张廷玉停笔,两个太监将墨迹未干的宣麻纸抬着奉上。

“嗯,再加一句,”康熙思忖半晌补充道:“若收到李德彪回传的消息,及时汇报于朕......”

“这个李德彪,真是无法无天了!”康熙听不出喜怒的叫骂了句,又立刻转换了话题,转身坐回软榻上:“来,继续,谈谈追缴国库欠款的事情......”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宫闱秘史如此,军国大事亦如此。

不出一个时辰,前线的军情奏报便已经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人人都在热议这位来自山西小城的男子,孤军深入,到底能创造什么样的战绩?

当然,永和宫的李婉晴听到李德彪深入敌阵的消息之后,已经昏厥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