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很直很帅

傍晚的西湖笼罩在金色余晖中,晚饭过后,陈振回了宿舍,懒洋洋躺在床上,拍戏是真的累,虽然啥也不干,但是看着都累。

《南北少林》的小说稿子,寄出去有一个星期了,怎么一点回音都没有,莫不是被砍了?

若不行,再搞一篇《无敌鸳鸯腿》吧!

事实证明,陈振的担忧又是多余的。

此刻!

203房的门被轻轻叩响。

咚咚咚!

“她终究还是来了。”

陈振积极起床,去开门,打算在房里好好给龚雪上一课。

“小雪,我知道是你,别敲了,来了,来了!”

吱呀一声门开了。

陈振疑惑抬头,只见一个陌生女子站在门口,看上去三十多岁,身材还没走样,皮肤紧致,长发及腰,应该嫁人了吧!

白衬衫配深蓝长裙,两不似。

哪两不似?

不似御姐,不似少女。

嗯!

勉强过得去。

她手里攥着个牛皮纸袋。

“你是?”

“你好!同志,我想找一下陈振同志。”

“你找他有什么事?”

“额!这个,麻烦你帮我喊一下他,我想当面跟他谈一谈。”

“我就是陈振,怎么了?”

“你是陈振同志?”女子很惊讶,显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你哪位?有什么事?没事别打扰我休息。”

说完,陈振想关门大吉。

“等等!”女子拿出工作证,“我是《收获》杂志社的李小林。”

“李小林?巴金的女儿?”

陈振有点诧异,没想到自己投过去的小说,竟然惊动了巴金,让她女儿亲自登门。

事实上,是陈振想多了。

李小林疑惑道:“你认识我?”

陈振淡淡说:“略有了解。”

“我现在在《收获》杂志社当编辑。”

“如此甚好!”

“啊?”

陈振对她有所了解,当然凭借的是前世的记忆。

李小林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

毕业后没多久,便担任《收获》文学杂志的编辑,后来当上副主编,再后来任主编,在任期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扶持了许多优秀作家。

作为巴金之女,她积极参与巴金文献整理,故居保护工作,协助管理巴金文学研究会,促进父亲文学遗产的传承。

女承父业。

别看行事风格像花木兰,实际生活上判若两人。

李小林为人低调,较少公开露面,专注于文学事业和家庭。

她的丈夫是学者,兼出版人李致,也是巴金的侄子,两人共同致力于文化事业。

巴金的侄子?

啊?

近亲结婚?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时候,她应该结婚了,已是个小少妇了。

“李编辑,劳烦你亲自跑一趟,辛苦了,进来喝杯茶!”

李小林万万没想到,给他们寄稿子的竟然是一位小伙子,更没想到的是,这位小伙子还是北影厂的编剧,牛逼得不得了!

讲话的口气,一点都不羞涩。

“李编辑,你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写了一篇电影,写了一篇小说,一篇被北影厂看上,一篇被你们看上,我真实的身份是京城大栅栏街道,一个合作社的社员,卖糖水的……”

啧啧啧!

某人看似低调,实则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成分。

“冒昧问一下,你今年多大?”

“十八岁。”

“年少有为啊!”

陈振给她拉了一张椅子,他自己坐在床边,按惯例,房门敞开,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关着门像话吗?

“不好意思啊!我宿舍没有茶叶,也只有一个杯子,不介意的话,你用我的杯子?”

“陈振同志,你太幽默了,谢谢你啊,我不渴,刚从房间出来,我喝了两大杯水。”

“我给你们投的稿子,你们还满意不?”

“满意!非常满意!看到你的稿子,我们杂志社的编辑,都以为你是一位比较年长的作者,至少不是刚成年的样子。”

“你们收稿还看年龄?”

搞年龄歧视?三十五周岁以上,统统不要,回家等死?

李小林尴尬的摆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想表达的是,我们杂志社的编辑,要是知道你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一定会像我一样的惊讶。”

“其实,你们给我回个信就可以,没必要专程跑一趟给我送稿费。”

说好听点,很外向,再说好听点,很直率,说得不好听点,脸皮厚,说得难听点,简直不要脸。

“陈振同志,你平时讲话一直这样?”

“怎么样了?”

“直,直,直率。”

“你喜欢弯的?”

“啊?”

“我是说你喜欢绕弯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直率挺好的。”

“我这人又直又帅,有时候说话难免会怼到人的要害,当然我并不是有心要怼的,你不要介意啊!”

“陈振同志,我发现你知识丰富,有时候讲话挺吓人的!”

“那我保守一些。”

李小林无奈一笑,接着从牛皮袋里拿出三百块钱稿费。

“你给我们投的稿子,一共三万字,千字10元稿费,你可以拿三百块钱稿酬,我们会在下个月刊登你的小说。”

陈振接过稿费,数都没数,装进口袋。

笑纳了!

“陈振同志!”

“额!”

“《南北少林》这个故事非常好,我们相信读者一定会很喜欢,不知道你下半部分开始写了没?”

“已经在写了,用不了几日就可以写完。”

“你可以提前给我透露一下?”

“of course!”

“呦西!你还懂英语。”

“略懂略懂!”

你要是给钱,别说透露了,我可以给你顺着读,倒着读,躺着读,站着读,要是再加点钱,我给你倒立读。

19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电影合作逐渐起步,早于《南北少林》的合拍片包括1982年的《少林寺》,由香港中原电影公司与内地合作,但主要团队来自香港。

电影《南北少林》于1986年,由香港邵氏公司与内地合作拍摄,是早期两岸电影合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但严格来说,它并非首部两岸合拍电影。

1990年台湾开放合拍政策后,1991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部正式两岸合拍片,张艺谋导演,台湾资本参与。

《南北少林》是由香港导演刘家良执导,李连杰主演,内地提供拍摄场地,在嵩山少林寺,资金和主要制作方为香港邵氏,台湾市场是其重要目标。

是两岸在动作片类型上的深度合作,但台湾方面更多是发行,而非制作参与。

陈振盘腿而坐,立马代入,戏精上身。

“你且听我说!”

小说的下半部分,无非是智明和司马燕身陷重围,俩人强强联手,将来杀将,兵来杀兵,俩人展示绝世武功,南拳北腿,伤的伤,死的死,该流血的地方,嗤嗤喷血。

然而,混战之中,赵威偷袭司马燕,智明为了司马燕,为她挡了致命一刀,司马燕趁机砍掉赵威狗头。

血海深仇,舍我取谁,就像我抱着炸药去炸鬼子,你在身后为我开枪打掩护,我死了不要紧,你活着把仇报了,才是我最大的遗愿。

最后,大仇已报,智明却死,司马燕抱起躺在血泊之中的智明,哭天喊地。

“你是笨蛋吗?你是笨蛋吗?”

“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傻!”

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