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刊登
- 重回1979文娱时代
- 开车会长大
- 2110字
- 2025-06-20 06:51:41
又是一天烟雨蒙蒙,不用出工,不用出工,不用出工!
203房。
房门敞开着,因为张铁岭那家伙,偶尔要抽烟,陈振怕他把屋子搞得乌烟瘴气,所以要开着门。
“如果国庆之前能回去的话,那么我们得回单位表演节目,回不去的话,那就只能在这表演了。”
张铁岭盘腿坐在陈振的床上,表情甚是忧愁。
“表演什么节目?”
陈振刚写完《南北少林》的下半部分,正打包准备叫快递上门取件,哎呀!我去,这年代没有快递啊,车马邮都很慢啊!
造孽啊!
“建国30周年庆,各单位都要表演节目庆生啊!这你不知道?”
“我为什么会知道,我一个卖糖水的,又不是演戏的。”
“额……你这话,话里有话。”
陈振把稿子装进牛皮袋,糊点口水粘袋口,往桌上一扔,啪!大功告成。
“你若不是那样的人,怎么会这么想我呢?”
大家都是领工资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惯着他,再说了,张铁岭什么德行,他能不知道?
正铁岭很无奈的点了一根烟,“小陈啊!前几天,我让你交给龚雪的信,怎么样了?有回信吗?”
“应该快了!”陈振敷衍道。
说时迟那时快,龚雪正好出现在门口。
“呐!”
陈振第一个看见她。
谁知道,龚雪手里拿着一封信,气冲冲走进来,在陈振面前的桌子,一啪,留下一封信,又气冲冲离开。
“你很无聊!”
张铁岭看呆了!这是什么操作,龚雪也会发脾气?
陈振自然是知道怎么回事,当然也知道龚雪不是真的生他的气,正好当事人在场,随手把信丢给张铁岭。
“你要的回信,这不是来了吗?”
张铁岭赶紧掐灭烟,很开心打开信。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陈振,你很无聊,你知道吗,你自己要写信给我,为什么说是张铁岭写给我的,你还冒名顶替,我真的很看不起你这样的行为。
你有什么话,你可以当面跟我说,为什么要冒名写信给我,你经常教我演戏,其实你完全可以,在那个时候当着我的面把话说出来。”
看到这些话,张铁岭脸色铁青,想不到是这样的结局,完全不在他的预期中。
大意了呀!
“这是什么意思?”
陈振正往搪瓷缸里倒开水,热气模糊了他的表情,水声哗啦啦,他头也没抬说:“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意思。”
“你信都没看,你怎么知道写了什么?”
“我猜的。”
“暂且相信你。”
“就算你不信又能怎样。”
历史上,张铁岭在拍完《好事多磨》这部电影之后,便和龚雪在一起,一直到流氓案发生前,他们俩人都还在一起,那件事情发生之后,张铁岭就立马和龚雪划清界限。
呸!你个死渣男,去找你的洋妞去吧。
虽然张铁岭比陈振大了好几岁,但是陈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好歹人家还穿越过,什么大世面没见过。
“小陈啊!我发现你跟龚雪的关系很好。”
“怎么发现的?”
“用眼睛看的,难道我用屁眼看的?”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你们以前认识?”
“我发现你们挺奇怪的,都问我以前和龚雪认不认识,你们是从哪里发现端倪的?”
“日常生活呗,还能从哪里。”
“不认识,我就一个卖糖水的。”
好好好!卖糖水了不起,卖糖水无敌了,卖糖水天下第一了。
“唉!说得好好的,怎么还生气了呢?”
“谁跟你说得好好。”
张铁岭把信丢回给陈振,彻底放弃交流,出门点了一根烟,骂骂咧咧回房间。
…………
早晨,剧组已经出发去拍戏,陈振也跟着去,反正也没事,不如去凑一下热闹。
剧组刚离开不久,邮递员骑着二八自行车,冲进湖滨招待所大院,拿着一大沓信交给前台的大姐。
“陈振同志的挂号信!”
“上海来的,沉甸甸哩!”
“哎呀!谢谢你,辛苦了!”
“慢点骑,悠着点,别把蛋扯了!”
傍晚时分,陈振第一个冲回宾馆,好像刚放学的小学生,“饿!饿死老子了!我要饭,我要吃饭。”
“陈振同志!你等等,有你的信,上海来的。”
前台的大姐试图阻拦他去干饭。
“哦!知道了,等我吃完饭再说。”
约莫十分钟之后,陈振用袖子抹了把嘴,从招待所的食堂出来,打了一个饱嗝,慢悠悠走去前台拿信。
拆开后信封,十本《收获》杂志哗啦散开,最新一期封面上赫然印着《南北少林(上)》的标题。
“陈老师!”
李秀明不知何时凑过来,捡起一本惊呼,“您的小说真登上《收获》了?”
“你怎么知道这件事。”
“龚雪和我说的呗!”
“没和你说其它的事吧?”
“你们还有其它的事?说来听听,满足一下我的八卦心。”
“你还是看书吧。”
“嘁!”
龚雪站在后面看,她们俩人经常形影不离,搞得陈振没有机会下手。
“来看陈老师写的小说咯!”
李秀明这一嗓子像往油锅里泼了瓢冷水,经过的剧组人员,都停下脚步来看。
“真是《收获》!”
“巴金主编的那个?”
“陈老师厉害了,不仅会写剧本,还会写小说。”
“让我看看,那边有一本,你去看那一本。”
龚雪是真心为陈振感到高兴,她站在李秀明的身后,跟着她一起看小说。
“刀光如雪落,血溅七步寒,听着浑身起鸡皮疙瘩!”
…………
李小林给陈振寄了一封信,一是表示祝贺,二是表示感谢,三是真心希望他能抽个空,到上海去做个交流。
“读者反应比预期热烈。”
“编辑部每日加印仍供不应求。”
呸!丝毫不提加钱的事!
而后,各大报社杂志社都有转载《南北少林》,一时间有点洛阳纸贵的感觉。
《解放军文艺》部队官兵反响热烈,建议改编成连环画。
《文汇报》的评论版用红笔圈出一段:“《南北少林》开创新派武侠先河,其将家国情怀注入江湖恩怨的写法……”
《大众电影》杂志转载了《人民日报》文艺部的评论文章,标题力透纸背:《从<南北少林>看通俗文学的思想性》。
“南北少林,填补了革命文学与市井阅读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