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金棕榈神气什么?

周日傍晚的胡同里飘着涮羊肉的香气,铜锅炭火映得人脸红扑扑的。

顾晨穿着件皮夹克,脸上沾着一点刚刚被高媛媛抹上的奶油,手里攥着半瓶五粮液,站在包厢中央,看着满屋子的人。

“各位!”顾晨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但一开口,整个包厢就安静下来。

他环视一圈,目光从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上扫过,最后咧嘴一笑:“咱们这片子,总算拍完了!”

“这一个多月以来,大家辛苦了。不是你们的辛苦付出,和最近这十来个昼夜的加班,这片子不可能这么快拍完,我代表剧组,也代表晨光影业,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满饮了一杯酒,压压掌声后,顾晨又道:“当然,不能只有口头感谢,每人一个杀青红包。”

“大小不一,五十块到五千块都有,看你们谁运气好咯。”

话音刚落,满屋子人哄地一声炸开了锅,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还有人直接拎着酒瓶子过来要跟他碰杯。

比如陈闯,他白天刚接到辅导员的消息,自己将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升到本科班继续学习。

顾晨也不含糊,仰头就是一大口,辣得他直皱眉,可心里却热乎乎的,还笑着鼓励了一下他。

今天在这的基本都是摄影、剪辑、道具等幕后人员,以及戏份比较多的特约演员。

但打眼一瞧,这三大桌子人几乎是北电近十年摄影系和表演系的学生大聚会,再加上顾晨这位导演年轻、随性,不拿架子,所以大家都比较放得开。

有女同志喝不了酒,就喝饮料,也不会说有灌酒什么的,但要是知道某男和某女互有意思,还没捅破窗户纸,难免会打趣一番。

从沪上来到京城,早早杀青的冰冰她们,已经回去上辅导班了。

只有年龄最大,在《中国娱乐报道》当主持人的严宽,算是在晨光影业留了下来,等到六月回沪上考个试,就可以宣布毕业了。

当然,冰冰、杨容她们在五月份还会来京城——顾晨劝她们考北电的高职班,两女已经交了报名表,等到5月中旬,会在北电这边分批次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考试。

考上的话,就可以在9月份到北电表演系报道,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

在这个人生关键节点上,冰冰相当紧张,拍戏的时候,就全程待在剧组,哪怕今天只有她一个镜头,也会在拍完后看顾晨怎么指导其他演员。

不拍戏的时候,就跟杨容、严宽等人一起在晨光影业,听老师们讲课,上课丝毫不带开小差的。

顾晨去办公室看王常田剪出来的第一期节目时,顺路去瞧了一眼。

她当时正在练台词,看得顾晨都有点自我怀疑了。

冰冰要早有这劲头儿,至于只能上中专吗?

顾晨肯定不会打击她的积极性,但在他眼里,这压根不叫事。

有他在,能考不上吗?

冰冰在《坠落的审判》里虽然只有几分钟戏份,但怎么说也是“女三号”,而且是在电影开场时就出现的,表演系的考官们只需要听完她的自我介绍,该怎么打分,心里就有数了。

别说她在这几个月的训练里,专业能力已经超出同龄人不少。

就算她因为感冒、发烧、紧张等原因,在面试那天发挥失常,估计也不会被扣分。

十个考官里有九个,都不知道多想演顾晨的片子呢,怎么会把冰冰卡在外面?

这就跟后世那些小小年纪就出来演戏的童星、已经被大公司签约的演员,去考北电中戏,成绩一出来全是专业第一一样。

唯一能拦住他们的,只有文化课一关。

307分的成绩,管你这个时代那个少年团的,该上不了还是上不了。

所以在顾晨看来,冰冰她们与其练专业,还不如多学学文化课,别真卡在这门槛上,让他想操作都没办法。

把这想法说给冰冰听的时候,她一脸惊讶,但天生承受能力强的她,很快就接受了这一潜规则,还笑吟吟表示“谢谢导演,我知道啦”。

要坐火车回去的前一天,她看着顾晨,那叫一个不舍。

还偷偷趁俞妃鸿去化妆的时候,乖乖站在顾晨和赵小钉旁边,听他们聊下一场戏的构图。

初始顾晨还不在意,想听就听呗,增加点经验也好。

等聊完她还没动,才觉她似乎是有话跟自己说。

赵小钉拎着场记板离开,冰冰拉过一个凳子,坐在顾晨旁边,怯生生问是不是她只要能考上北电,也能签到晨光影业,跟顾晨一起拍电影。

“不然呢?我从几个院校上百个学生里把你们挑出来,难道是为了让你们演了我的片子,然后去制片厂、电视台当演员和主持人的吗?”

想想确实是这个理,冰冰才不好意思地笑笑,吐了吐舌头,不吭声了。

但剧组这么多演员,盯着顾晨这块唐僧肉,还敢于行动的显然不止冰冰一人。

她前脚刚走,后脚先化完妆的高媛媛就走了进来,大两岁的她比冰冰大胆多了,也不顾后面有人,就直接扑到顾晨怀里,问他是不是移情别恋了。

让顾晨跟她说了好一会儿甜蜜情话,才算不再撒娇。

并在俞妃鸿敲门进来的刹那,恢复了高冷女律师的范儿。

变脸之快,让顾晨目瞪口呆。

那一刻,他心里升起两个念头。

一个只限于高媛媛。

「前两天不该说你是瞎姐的。」

一个关于演员生态。

「演员们最好的戏在戏外,在摄影机拍不到的地方。」

俞妃鸿拍《石头的夏天》时是如此,高媛媛拍《坠落的审判》还是如此。

估计以后要是给她们什么别的戏演,也差不多。

-----------------

吃完杀青宴后,顾晨回家美美睡了一觉,准备一气睡到十二点呢。

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拍拍脑袋,去卫生间放完水,一看表才八点多。

觉得精神头很好的他也没再睡,洗漱完去楼下吃了早餐,就直奔北影厂。

到那的时候,曾建已经到了,在盯着设备,把这些天拍的胶片转磁。

见顾晨来,连忙站了起来跟他打招呼。

顾晨摆摆手:“你看你的设备就行,小心点氙灯。”

俩人就这么一个盯设备转磁,一个开始了对前半部电影的精剪。

“咚咚咚。”

“进。”

俩人都忙着,曾建是怕出现差错,不敢正眼去瞧,顾晨则不在乎谁来敲门。

他刚吃完饭就坐这剪片子,没怎么动不饿,谁来送午饭都无所谓,反正也不是她们自己做的,只要不是一起来还吵吵起来就行。

“顾导儿,忙着呢?”

来敲门的是北影厂的于东。

《石头的夏天》虽然是青影厂出品,但厂子里人少,负责全国发行多少有些力有不逮,所以在实操上向北影厂借调了几个人,韩三坪就把他和团队拨了过来。

前两天听说,于东受到韩三坪赏识,已经提了科长了。

满打满算,得到今年六月他才从北电管理系毕业两年,升职速度不可谓不快。

顾晨瞅了一眼,随口说道:“剪片子呢,有事吗?”

“没啥事,就是想问一下曾哥,咱这边转磁设备还得用多久?”

“陈导儿拍的《风月》,做后期的时候发现出了点状况,补拍了几个镜头,想协调一下设备。”

他话音刚落,陈凯格那边就过来了,细看还能发现脑门周边有汗珠。

“呵呵,好久没见这屋子这么热闹了。”

顾晨跟他不熟,但《石头的夏天》首映礼人家也是来捧过场的,当下也很客气跟他打招呼。

“陈导儿,顾导儿,曾哥,厂长那边还找我有事,我就先回去了。”

“行,你忙去吧,”陈凯格看了看顾晨身后的CRT大屏,惊讶道,“这就开始剪片子了?你手倒挺快啊。”

“昂,拍了一个多月,昨天刚杀青。”

“欲速则不达,还是精益求精些好。”

陈凯格这会儿倒是不急了,客套几句,表示了一下自己大导演的地位,又东拉拉,西扯扯,才说到正题。

《风月》转磁时,因氙灯老化,导致出来的成片偏品红。

陈凯格对色彩要求极高,觉得没法用,又恰好出现灵感,拉着张国容等演员补拍了一段,准备转磁后去香江进行调色。

顾晨盘算了一下电影节的时间:“现在才四月初,看来陈导这部又要奔戛纳啊?”

陈凯格自信一笑,点点头:“确实是有这个打算。”

“但能不能得奖还不好说,得看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们的意见。”

顾晨灵感爆棚的时候,最烦有人在他面前晃悠,更别提陈凯格还不像老田那样和善,总是以长辈的身份自居,聊他在戛纳等电影节的往事。

还表示顾晨剪完片子如果质量尚可,可以给他介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看能否入围什么单元。

那股子高傲劲儿,差点让顾晨把“不用等评委意见了,你这片一个奖也没得,后面捧老婆拍的《和你在一起》,甚至连入围都没入围”怼他脸上。

他这性子,算是从小就有。

等到《霸王别姬》一拿金棕榈,更是别提了。

拍电影之前,陈凯格和芦苇在什刹海时,经常请他喝老北京豆汁儿,而后畅谈天下,两人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得金棕榈奖第二年,芦苇到京城,陈凯格对他也很好,但亲近已不再。

派戴着白手套的女司机,开着加长版的凯迪拉克来接他。

这之后,两人也再没合作过。

因为芦苇认为陈凯格变了,对方说话的那个口气、语境,以大师自居的姿态,一下就把和他人的距离拉开了。

上次首映礼只是打个照面还好,这一聊十分钟,可算是让顾晨体会了一下,什么叫“以大师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