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魔火神通

然而,每日这般在云海间巡游,没过多久,杨巨便停下了这一兴致盎然的活动。

这青龙飞云车,虽说在御空飞行之际,那场面极为拉风壮丽,六匹飞马牵拉着华丽的飞车,穿梭于云海之间,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引得天地都为之增色。

但这六马一车的华贵配置,在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使得它消耗灵石的速度如同决堤之水,迅猛异常。

仅仅在幽潭岛方圆五百里的范围巡游一圈,便会消耗五块木灵石与三块风灵石。杨巨在筑基之时,木灵石便已用掉了两万之多,如今所剩已然不多,仅有两千多块。

自青龙飞云车打造完成后,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木灵石的数量便降至两千块以下。作为木系修士,杨巨深知必须留存一定数量的木灵石,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一长,细细一算这灵石消耗的账目,杨巨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耗费心力打造了一件除了“装风卖云”,徒有其表之外,并无太多实际益处的飞行傀儡。

于是,杨巨将自己所剩不多的火灵石逐个仔细查看了一遍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最终还是决定将青龙飞云车收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那绿色乾坤袋中。

他暗自思忖,以后若不是遇到什么十万火急的情况,是决然不准备再动用这飞云车了。

况且,在驾驶飞云车巡游的这段日子里,无论是在茫茫大海之上,还是辽阔天空之中,他都未曾发现任何异常之处,目之所及,唯有那无尽的汪洋巨海与身旁悠悠飘荡的白云。

基于此,短时间内他也不再打算巡查幽潭岛周边的海域了。岛上的大小事务,如今也有十只傀儡五行猿打理得井井有条,无需他再亲力亲为。

自杨巨在岛上安心稳固境界以来,先是精心整理海岛,后又醉心制作傀儡,闲暇之余还进行巡游,这般时光匆匆流逝,转瞬已过去了五个月。

在这五个月里,他筑基成功后的兴奋之情逐渐消耗殆尽,心境也慢慢沉稳下来,如同波澜不惊的深潭。

此时,他的心力再次回归自身,聚焦于自己的修为之上。他首先关注的,便是自己的血魂魔火。

这魔火可不简单,不仅成功炼制出了筑基丹,还助力他一举突破,成功筑基。

然而,尽管杨巨历经艰辛将其炼制出来,但与《血炼魔典》中所描述的噬灵魔焰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那噬灵魔焰,被赞誉为“炼精炙魄之无上魔焰……炼至高绝之处,即是天地灵脉,亦可直接吞噬”,这般强大的威力,令杨巨心驰神往。

但目前对于如何将血魂魔火炼化为噬灵魔焰,他毫无头绪,此事在短期内显然无法实现。

当下,他能做的便是不断修炼血魂魔火,努力发掘这魔火潜在的威能。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杨巨便钻研出了血魂魔火除炼丹之外的两种使用术法,或者说两种神通。

这第一种神通,杨巨为其命名为“紫云火海”。

想当初,血魂魔火刚炼成之时,从洞府中呼啸而出,直冲天际,于云海之中瞬间化成方圆数百里的紫色火海。

那场面,堪称天地异象,魔火烈焰熊熊,似要焚尽苍穹,下方的汪洋大海也被搅动得波涛汹涌,滚滚翻腾。

这血魂魔火本就是以大量生魂精血、九条本命之火,再加上他自己的一缕本命之灵炼制而成,其中蕴含的火力可谓至为充沛。

如今,杨巨以神念催动血魂魔火,竟没费太大的力气,便将其催化成极为猛烈斑斓的紫色烈焰,化成一片火海。

只不过,此时所催化出的紫云火海,远不及魔火刚降世时所化成的广阔近百里火海那般壮观,但也足有五六里之广。

瞧那杨巨,身姿挺拔地悬立于海面之上,只需轻轻抬手一挥,血魂魔火便瞬间离体而出,紧接着在他周身极速演化成紫色烈焰,如汹涌的潮水朝着四面八方狂冲而去。

短短五六息的时间,方圆五余里内便整个陷入紫色火海之中,其中的海水瞬间被煮沸,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海面之下数丈内,也剧烈翻腾无比,仿佛一锅正在翻滚的沸水。

而且,杨巨还能将这“紫云火海”与“火幕术”巧妙结合起来施展,两种术法相辅相成,施展起来极为顺畅,威力更是不容小觑。

杨巨暗自估量,若是遭遇筑基期的同道,这“紫云火海”虽不一定能将其一举击杀,但将其炽伤并逼退应是绰绰有余。

若是碰上炼气期的小喽啰,只怕仅此一招,便会让他们灰飞烟灭,化为齑粉。

而这第二种神通,杨巨将其称之为“污化溃灵”。

还记得去胡家山胡家之时,那晚在寒梅楼外,他曾凭借血魂魔火,极其轻易地污化了胡迥的冰系利刃。

顺着这一思路,杨巨从自己的乾坤袋中翻找出几件法器,准备再做一番试验。

他先是拿出一件炼气期法器,这是一件绿色方盾防御法器,乃是家族初建时宗门所赐予。

杨巨觉得这件法器较为普通,故而没有将其配给自己的傀儡五行猿。只见,他以灵力稳稳拿住那法器,血魂魔火如灵动的小蛇般从指尖窜出,刚一接触到方盾,便瞬间渗透进去。

刹那间,方盾的条条纹路在杨巨心中清晰可见。他稍一用力,不到三息的时间,便将方盾污成了血黑色,内部原本有序的灵力也变得散乱溃败,失去了防御的功效。

随后,杨巨又找出一件筑基期法器,那是一个一尺长的金旗,是从怀师叔乾坤袋里所得,隐隐能感觉到此物具有伤人神识的功效。

当血魂魔火粘上这旗之后,同样如入无人之境,快速渗透其中,让杨巨瞬间便感知到这旗的罩门、节窍所在。想着这是筑基期法器,杨巨猛地提起血魂魔火的火力,全力施为。

那金旗也仅仅支撑了二十息,便被污染溃烂成黑血色,彻底失去了原有的威能。

接着,杨巨又拿出一粒雷霆丹。这雷霆丹由青雷果和地脉火精炼成,可谓是一种高度凝练的丹药。

在洞府外的石台上,杨巨拉开一百步的距离,做好防护措施后,抬手轻轻一指,一缕血魂魔火如离弦之箭般从指尖冲向了雷霆丹。

血魂魔火冲到之后,迅速渗透进丹药之中,杨巨心中顿时对这丹药内核的毫厘细微观察得一清二楚。

他神念催动火力,神奇的是,这雷霆丹竟在没有炸裂的情况下,快速被污染溃烂分解成一小口痰似的血污,随后飘散于天地之间。

试验至此,杨巨终于明白,这血魂魔火不仅可以用来炼丹,也能够毁丹;不仅可以炼器,同样可以毁器。

于是,杨巨便将血魂魔火这一神奇而又逆向的用法,正式命名为“污化溃灵”。

在杨巨看来,日后对敌之时,相比于“紫云火海”,这“污化溃灵”只怕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紫云火海”虽然看起来气势磅礴,威力惊人,但缺乏突袭性,同阶修士若是有所防备,还是很容易躲避开来的。

但这招“污化溃灵”,常人很难事先预料到,自然也就难以有所预备。设想在激烈的斗法之时,于关键一刻,猛地施展此招,将对手倚重的法器瞬间破去,那胜算无疑会大大增加。

并且,任何一种法器,无论其属性是雷、冰、风,还是木、金、水、土、火等,只要其中蕴含灵力,都会受到血魂魔火的污染。

想到此处,杨巨不禁有些得意,心中暗道:没有血魂魔火炼不了的丹,也没有血魂魔火破不了的器。

杨巨还曾尝试用血魂魔火来修复那杆被斩成两截的“迷雾遮灵阵”的灵旗。他全神贯注,施展血魂魔火,果真将那两截灵旗炼合在了一起,从表面上看,与原来的灵旗毫无二致。

然而,当他催动此旗时,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催动,这杆灵旗与其他三杆灵旗也完全无法呼应。

由此,杨巨深刻认识到,这阵法一道,其中蕴含着诸多玄奥之处,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

在挖掘血魂魔火潜在威力的同时,杨巨也没有忽视对自己法器的修炼,其中主要便是对紫青双剑的修炼。

这套筑基期的顶尖法器,虽说得来的方式不算太过正当,但无疑会成为他日后修行路上的一大助力。

单以紫剑而言,便可保证他在战斗中免遭重创,而青剑更是能够携带血魂魔火,拥有削山断海的强大威力。

然而,再上乘的法器,也需要通过不断地修炼磨合,才能达到“人器合一”的完美境界。

慢慢地,杨巨在幽潭岛上稳定境界的生活变得极有规律。

每日清晨,他迎着初升的朝阳,在洞府的灵脉洞眼上静静盘坐,专心吸取炼化地脉灵力,让那纯净的灵力如涓涓细流般融入自己的经脉之中。

每日上午,他或是在洞府之内,或是在岛上幽潭之畔,心无旁骛地修炼血魂魔火,感受着魔火在自己的操控下,不断变得强大。

每日下午,他会来到岛上的林间、小青山,亦或是空旷之地,手持紫青双剑,反复演练剑法,剑花闪烁,身形矫健。

到了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幽潭岛染成金黄。

杨巨会亲自为自己制作一些灵膳,再拿出一壶灵酒,悠然地来到洞府外石台的凉亭之中,一边细细品味着灵膳与灵酒,一边静静欣赏着那如诗如画的夕阳之景。

尽管进阶筑基之后,他已然可以完全辟谷,无需再进食,但一时间他还是保留了这种吃些灵膳、喝些灵酒的习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而到了每天的夜晚,万籁俱寂之时,他便会在洞府石殿中,轻轻敲着木鱼,虔诚地念起《真见经》。

自从进阶筑基之后,杨巨念诵《真见经》的念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他将那块红布悬浮于身前,这红布长约六尺,宽二尺有余,与佛门袈裟一般大小。

只见,当他念起经文时,红布上便会显现出一个个密集排列的、约有半寸见方的金黄方正字体。

此时,这些字体已十分清晰明显,能够清楚地辨认出乃是上古佛文。杨巨隐隐感觉到,快则数月,慢则数年,自己便能知晓这红布上究竟写了些什么。

他对此也有很大的把握,这红布上的文字,必定与佛门秘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这红布也不会与《真见经》产生如此奇妙的感应。

《真剑见经》分为下论本见己篇,论述毛皮肉;

中见真篇,探讨筋骨血;上论心己篇,涉及神意魂。

这些内容与修仙界传说中所提到的三昧真火极为相似。

传说中,三昧真火号称锻体炼神之无上神火,乃是上古佛门护宗圣火,若能将其修炼至高绝之处,可达不死不灭之境。

不知不觉间,杨巨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念着《真见经》,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宵达旦。

……

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杨巨的筑基期境界也愈发稳固。在这幽潭岛上,他又度过了一年又五个月的时光。

一日上午,阳光明媚,杨巨正在幽潭西边的灵园中,仔细查看那几株黄月桂树的生长情况。

忽然,他心中一动,敏锐地感觉到有一艘破浪舟正从南边朝着幽潭岛快速驶来。而且,他感知到这舟上似乎人还不少,足有四人之多。

杨巨手中的动作微微一停,脸上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朝着南岸码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