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容废方证自在心
- 404NotFound即见如来
- 老罗蜀黍
- 1732字
- 2025-03-17 18:55:39
山雾初散时,年轻樵夫背着半篓松枝冲进禅院。他草鞋上沾着新泥,衣襟被荆棘划开三寸裂口,却浑然不觉般直冲到老禅师打坐的菩提树下。
“师父!“青年将柴篓重重砸在青石板上,震得几片枯叶簌簌飘落,“您总说众生皆苦,可这苦分明自找的!您看城东王掌柜,寅时就起来清点货仓;城南张举人悬梁刺股整十载;就连山脚刘铁匠,前日折了右手还在抡锤...“
禅师眼皮未抬,指尖拨动菩提子:“你漏说了自己。“
青年被噎得倒退半步,指节捏得发白:“弟子寅时三刻上山,砍柴挑水、诵经打坐从未懈怠。可最近...“他忽然泄了气似的蹲坐在地,“前日劈柴走神砍伤脚踝,昨日挑水摔碎师父最爱的陶瓮,今晨竟在诵经时昏睡过去——我这般废物,怎配当您的弟子?“
一片银杏叶打着旋儿落在青年膝头。老禅师终于睁开眼,眸中映着晨光:“且随老衲看桩旧事。“
(一)
二十年前隆冬,有位行商在禅院门前昏厥。弟子们将他抬进禅房时,发现他贴身锦囊里塞满契约文书,最里层油纸包着半块发霉的饼。
“那年腊八,他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还有三车皮货未交割'。“禅师拂去石案积雪,“老衲问他:'若此刻闭眼,这三车货可能换半碗孟婆汤?'商人怔了半柱香时间,突然将文书尽数抛入火塘。“
火舌卷过处,焦黑的纸灰化作白蝶。商人留在寺中三月,日日扫阶烹茶。某日扫到山门石狮处,忽见去年自己昏倒时遗落的算盘,半掩在积雪下的野梅正抽出新芽。
(二)
青年听得入神,手中松枝不觉滑落:“后来呢?“
“后来他下山重操旧业。“禅师拾起松枝插进石缝,“只是柜上多供了尊弥勒,每逢十五便歇业半日来寺中听雨。去年他长孙满月,送来坛自酿的梅子酒,说生意反倒比从前红火三成。“
山风掠过檐角铜铃,惊起几只灰雀。青年盯着石缝里颤巍巍的松枝:“师父是说...偷懒反倒能成事?“
“非也。“禅师忽然将掌中菩提串掷向半空,“且看这佛珠——“
一百零八颗檀木珠凌空散开,却在落地前被无形丝线拽回原处。有几颗磕出裂纹的,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晕。
“当年吐蕃匠人制此念珠,第七日总觉不够圆满,欲毁器重炼。“禅师抚过那些裂纹,“是老衲劝他:'留三分残处,方容得下菩萨泪。'“
(三)
午后骤雨忽至。青年抱膝坐在廊下,看雨滴在青石板上敲出万千涟漪。禅师的木鱼声混着雨声,竟让他想起幼时伏在母亲背上听的心跳。
“师父!“他忽然冲向经堂,“若人人都当废物,这世间岂不乱了套?“
木鱼声未停。禅师面前的《金刚经》被穿堂风吹开,正停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案头陶瓶里,昨日折来的野菊已有些萎蔫,却比盛开时更显禅意。
“城西李画师的故事,你可听过?“禅师将半枯的野菊移到青年面前,“三年前他立誓要作惊世长卷,闭关百日却只画出满纸狂草。那夜他醉倒溪边,晨露沾衣时忽见水中倒影——你猜他看见什么?“
青年摇头。檐角雨水汇成银线,在地上冲出细小沟壑。
“水中人鬓染秋霜,怀里却抱着卷画轴。“禅师指尖掠过花瓣,“后来那幅《醉溪图》在东京卖得千金,画中歪斜的亭子,恰似他当时醉卧的姿势。“
(四)
暮鼓响起时,青年正盯着自己结痂的虎口出神。禅师将晒好的陈皮投入陶壶,水雾裹着药香漫过经卷。
“五台山有位闭关十年的高僧...“禅师突然开口,“出关那日,小沙弥发现他榻下藏着几十双磨破的芒鞋。你道他说什么?'十年光阴,不过学得如何安睡'。“
壶中陈皮下沉着三片老普洱,随沸水上下浮沉。青年突然抢过茶壶:“让弟子来吧!“
他手腕微抖,滚水淋湿了半卷《心经》。禅师却抚掌大笑:“善哉!这茶渍倒像菩萨衣袂。“青年怔怔望着水痕,突然想起上月打碎陶瓮时,飞溅的瓷片在夕阳里竟如莲花绽放。
(五)
三更梆响,青年仍在禅房打坐。月光漏过窗棂,在他僧衣上绣出摇曳竹影。案头未抄完的《楞严经》被夜风掀起,露出夹层的半阙残词——“少年偏爱逆风行,中年方知顺水舟“。
晨钟再鸣时,青年出现在斋堂,手中托着个裂纹纵横的粗陶碗。禅师接过碗啜了口粥:“昨夜后山毛竹折了两根。“
“是弟子砍的。“青年坦然抬头,“晨雾太重,没瞧见竹身已被虫蛀空。“
禅师将最后一口粥喝得簌簌响:“虫蛀处可留着?“
“留着。正好给松鼠做窝。“
瓷碗放回案几时,裂痕处卡着的米粒像串白玉念珠。青年忽然对着自己结痂的双手合十:“原来当废物,也要有当废物的本事。“
山门外,砍剩的竹桩正渗出清露。有只绿眼山雀飞来啄饮,踏得竹枝上下轻晃,抖落满地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