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潮河钓鱼
- 火红年代开始逍遥自在生活
- 微风潜入夜
- 2051字
- 2025-04-07 18:14:13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潮河河边。站在河边,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河底的沙石清晰可见,时不时还有小鱼小虾游过。徐东阳在河边挖了几条蚯蚓,耐心地把鱼钩甩进水里,然后静静地坐在河边,眼睛紧紧盯着浮漂。等了一个小时,鱼漂动都没动一下,他心里有点沮丧,心想着,还是用空间省事,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在空间里开辟个鱼塘。之前光养动物了,都没给它们准备水,难怪这几天野猪和野兔在空间里乱窜。
随后,徐东阳把手伸进河里,开始施展空间能力,一边收一边排,前前后后花了四个小时,收获了五百条鱼,有麦穗鱼、鲤鱼、鲫鱼、青鱼、草鱼,还捞到七只甲鱼,大的有四五斤重。他盘算着,元空间现在一分为二,在左边和右边各开辟一亩鱼塘。
徐东阳抬手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回家了。慧真一家在这儿,虽说有人关心惦记,可也不自由,每天晚上都得按时回去。
快到家门口时,徐东阳从空间里拿出一个桶,装了五条鲫鱼、两条草鱼,还有那只四五斤的甲鱼。然后一手提着鱼竿,一手拎着水桶,背着猎枪,走进了后院。
徐东阳瞧见徐母正在菜地里浇水,赶忙问道:“娘,这鱼是都放鱼塘养着,还是杀一条?”
徐母听到声音,抬起头,放下水瓢走了过来。看着水桶里的鱼,惊喜地说道:“东阳,你咋钓了这么多鱼啊,还有个大甲鱼!”
说完,她伸手拍了拍徐东阳衣服上的灰尘,和他一起走到水塘边,说:“东阳,这水塘才放了一天水,还不够深,今天先不能把鱼放进去,我找个水盆分开养着。”说着,就转身进厨房找水盆去了。
徐慧真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喊道:“东阳,你钓鱼回来了?”走到跟前,看着水桶里的鱼,惊喜地说:“这鱼可真大!”
“这才几斤重而已,真正的大鱼得有几十斤呢。今天时间太紧张了,路上来回就得花费三四个小时,根本没多少时间好好钓鱼。”徐东阳说着,接着试探性地问道:“慧真,要不晚上我不回来了,在外面呆一晚,第二天下午再回来,你觉得怎么样?”
徐慧真原本满脸笑容地看着鱼,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变了,着急地说:“不行,东阳,你晚上不回来,我会担心得睡不着觉的。”
徐东阳看着慧真着急的样子,轻声说:“那以后去四九城定居,我还得回这儿打猎,不也得好些天见不着吗?”
“东阳,这可不一样。现在外面有那些兵痞,他们手里有枪,我怕你被他们抓走害了。以后定居了,这些人肯定都没了。”徐慧真满脸担忧地说,想了想又接着说,“打猎虽说也有风险,但和这些人比起来,我更害怕他们。”说着,她紧紧抓住徐东阳的衣袖,生怕他跑了似的。
徐东阳听了,忍不住握住徐慧真的手,温柔地说道:“别怕,慧真,我保证每天都会回来的。”说完,他又想到,要是四九城局势乱了,慧真不去,自己还得一个人去,便问道:“慧真,要是四九城乱了,咱们不能不管雪茹和师父吧?”
“要是去四九城,你一个人去就行。但你出门打猎钓鱼,必须每天都回来,听到没?”徐慧真看着徐东阳的眼睛,无奈地妥协了。
徐东阳点点头,忍不住在慧真脸上亲了一口。心里想着,有人关心的感觉真好。
“呀!”徐慧真完全没料到,徐东阳会在院子里突然亲她一口。虽说他俩之前也有过比这更亲昵的举动,可那都是在四下无人的偏僻地儿。这会儿在自家院子里,爹娘随时都可能从屋里出来,撞见他俩这模样。徐慧真慌里慌张,赶忙从徐东阳怀里挣脱出来。一扭头,好家伙,正好瞧见娘站在厨房门口,正瞅着他们呢。她的脸“唰”地一下红透了,像熟透的番茄,头也不回,撒腿就跑回自己房间。
徐母站在厨房门口,只能装模作样,跟没事人似的,转身就回厨房,继续做晚饭去了。
吃完晚饭,一家四口围坐在院子里,悠闲地唠着家常。
“爹,高粱都拾掇好了?”徐东阳瞅了瞅院子,开口问道。
“齐活了,明早用热水泡泡,就能上锅蒸了。”徐父瞧徐东阳那一脸懵的模样,就知道他对酿酒一窍不通,便没再往下细讲。
几人聊了一会儿,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后天的定亲上。徐东阳那高兴劲儿,都快写在脸上了,嘴角咧得都快到耳根子了。徐慧真看着他那傻样,也忍不住捂着嘴偷笑。
徐东阳琢磨了一下,问道:“娘,后天定亲,把甲鱼烧了,再加上鱼和野猪肉,还需不需要买点别的啥?”
“东阳啊,定亲这事儿,你那边没啥亲人。我们本想叫你二舅一家来,可你二舅母那人,嘴巴不把门,还见不得别人好,我怕她到时候说些不中听的,就没打算叫他们。到时候咱四个人弄一桌好菜,热热闹闹的,你看咋样?”徐父说得吞吞吐吐,显然有些顾虑。
徐东阳摇了摇头,诚恳地说:“爹、娘,我没啥意见,全听你们安排,你们咋说我咋办。”
几人又唠了一会儿,天黑了,就各自回屋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徐东阳一睁眼,想到明天就要定亲了,心里乐开了花,就想着拉着慧真去县城买点菜,再买身新衣服啥的。可这想法刚一说出口,就被母女俩给否了。家里有甲鱼、野猪肉、草鱼,三个硬菜,再配上三个素菜,还买啥菜呀。
徐东阳又想起今天爹要酿酒,心里一琢磨,出门也没啥意思,不如跟着爹学酿酒呢。徐父带着徐东阳烧热水泡高粱,泡了四五个小时后,把泡好的高粱放进蒸锅蒸,蒸了整整两个小时。接着,把蒸熟的高粱拿到院子树荫下晾凉,凉透了,再和粉碎好的大曲按比例搅拌均匀,最后放进酒缸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