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登台演讲(求收藏,求追读,求投票!!)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魏老琢磨着李星瀚的这句话,随后便立刻称赞了一声。

“说得好!”

“可惜你生的太晚了,你要是能够再早出生四十年,不!哪怕再早出生三十年,我都会将水木终身教授的位置让给你做!”

“看到你这样的年轻人,我是真的感觉到自己老了啊!”

魏老的话语中充斥着无数的感慨,看着李星瀚既觉得欣慰,又感觉到满意。

他自己那个学生刘定国,当初一定要让自己来看看这个年轻人。

魏老心中还一直不以为意。

今天来看,自己听了学生话语的这个行为,实在是无比正确的。

“魏老您说的夸张了。”

对于魏天忠的话语,李星瀚笑着说了一声没有太过当真。

人家魏老什么身份地位,自己什么身份地位,这种话语听听就行了。

而李星瀚这种泰若自然的状态,反而更是让魏天忠对李星瀚的欣赏再次拔高。

另一边,随着会议厅里面人员的逐渐到齐,这一次巴蜀省举办的关于都江堰水利方案研讨会也正式开始。

最先上场的就是刘定国。

作为这一次研讨会的真正举办者,刘定国还是在场这些人里面职位最高的一位,他作为开场嘉宾第一个上台发言,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随后,还有几名水利方面的专家,也上台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算是稍微带动一下会议厅里面整体的气氛。

坐在底下,李星瀚听着这些人的话语。

说的知识都是挺专业的,不过听到现在,真正算得上讲到水利核心的却暂时还没有出现。

巴蜀省的这些水利专家说完之后,就是各大高校的学者和教授们,上台进行研讨了。

不过这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上台,也就是那些资历极为深厚的老教授,此刻才能够在台上诉说一些自己的观点,并且跟现场的所有人进行讨论。

直到这个时候,李星瀚才算是真正的打起精神来。

毕竟,这些老教授们讲出来的东西,很多都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到的,许多的想法和思考,都带有他们数十年对于水利的思索和经验。

演讲台上,讨论的非常热烈,底下的李星瀚也同样是听得很认真。

其中有一名教授关于都江堰的思索,则是更加的令李星瀚感到精彩。

采用现有的混凝土浆砌卵石的方法,对竹笼卵石技术进行升级。

通过凹凸表面设计形成湍流减速带,以此来突破传统水利工程里面,会遇到的材料强度不足的情况。

因为专注于水利方面的学习,李星瀚对于这种混合材料方面的了解,并不是非常的清楚。

所以也很少会考虑到这种材料更替的情况。

对于材料方面的抗剪强度优化和卵石的咬合效应,李星瀚了解的不多,大部分还是根据这位专家给出的计算数据来作为参考。

不过关于水利特性的计算,对于李星瀚而言却是非常简单了。

“你怎么看?”

一旁魏老也同样是思索着对方提出的材料更替方案,冲着身旁的李星瀚问道。

“整体看起来没有太多的问题,但更具体的还是要计算后才能够清楚。”

“凹凸表面湍流减速效应,应该要用曼宁公式修正。”

“v=neff/1R2/3S1/2(m/s)”

“等效糙率系数 neff=n0⋅(1+0.15ΔH/d50)”

“那减速效果应该就是当ΔH/d50=1.25时,流速降低18-22%”

“对应佛汝德数 Fru/√gh从0.8降至0.6”

嘴里快速的计算,李星瀚在自己的手心上写下一些简要的数值,以此来方便自己记忆。

坐在一旁,魏天忠惊讶的并不是李星瀚对于水利方面各种公式的熟练运用,更加令他吃惊的,是此刻李星瀚正在口算整个计算公式的样子。

仅凭心算就能够这么快速的计算出来,这样的能力着实是让魏天忠吓到了。

“凹凸表面设计使水流能量耗散增加35%,确实是降低冲刷风险。”

“如果上面负载厚度减少,和强度增加的计算没有出错的话。这种材料的替换解决方式,确实比竹笼卵石更加适合!”

在脑海里面飞快的计算出结果,李星瀚最后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结论。

而他的话语,不仅仅是让魏天忠震惊,也同样引起了台上那位正在讲解的水利专家的注意。

毕竟是都江堰的设计者,坐在第一排的李星瀚总会让人下意识的去注意。

而当他看到李星瀚口算完整套水利特性的表面减速效应,在无比吃惊的同时也站了起来。

“计算结果是百分之三十五吗!因为时间关系我并没有去计算最后的能量耗散。”

“但是我能够保证,关于材料的整体计算是绝对正确的!”

感受到对方的目光,李星瀚也同样是站了起来。

“对的,计算结果不会骗人,根据现有的数值再进行等比计算,最后的能量耗散至少能够到达这个比例。”

“不过,实际上能够拥有多少的效果,还需要制作数据模型进行反复的监测和验算才可以。”

看着对面教授热切的目光,李星瀚回答的非常的谨慎和坚定。

他们这些人都跟刘定国一样,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水利。

他们做出的每一步提升,都是在为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民去解决困难。

所以在面对这种老学究一般的教授之时,李星瀚的心中除了尊敬就只剩下了尊敬。

“能够得到你这个都江堰设计者的认可,那我就放心了!”

“这套方案不仅仅能够放在都江堰里面使用,等到后面数据模型做的够大够多,有足够的参考之下几乎可以对所有的水利项目,都进行这样的材料更替。”

“一个项目百分之三十五的能量耗散,对于全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水利工程来说,那绝对能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在得到了李星瀚肯定的答复之后,这名老教授显然是非常的满意。

先是对着李星瀚一阵大夸特夸,随后又开始幻想着,如果这个想法全部应用到水利项目里面,能够产生多少的效果带来多大的变化。

看着这一幕,李星瀚就忍不住想到了自己刚刚说的那句话。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看看人家老教授,在确定自己的项目能够起到效果之后,最先想到的永远不是什么名利,什么财富。

人家最先思考的就是这个想法,能不能够运用到全国所有的水利项目里面,如果可以,等到后期数据模型做出来之后,又能够起到多少的效果,带来多少的好处。

看看,什么叫做格局,什么叫做层次!

在面对这些学者的时候,李星瀚的心中哪里还能够装下什么嘲讽炫耀。

这种东西?

太低级了。

在真正的学识面前,只能够暴露出它干瘪腐烂,空洞洞的内核。

演讲台上,回过神来的老教授先是感谢了一番李星瀚的帮忙计算。

随后又对自己的想法做出了一个总结,便急匆匆的走下了讲台。

看样子应该是准备回去好好计算一下这套方案的可行性,在从李星瀚这里得到了能量耗散的数据之后,他就更加迫不及待的想要计算出,所有的模型结果了。

这名老教授离场,接下来需要进行研讨会主讲的,就是李星瀚了。

作为都江堰的设计者,李星瀚才是这一次研讨会举办的核心,他对于都江堰设计的思考,才是被大家拿来讨论和学习的主体。

至于其他那些专家们,在研究了一段时间的都江堰后,做出的一些自我思考和探索。

只能够说着这次研讨会的一个添头。

随着刚刚那名老教授离开,李星瀚也开始朝着主讲台的位置上走去。

坐在下方,刘定国看着李星瀚上台的身影握了握拳头。

不仅仅是他,身处现场的吴炜,王伟甚至章莲珍,此刻都感到十分紧张。

望着李星瀚站在演讲台上的身影,他们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好奇。

他们很想知道,在这么多的专家学者面前,李星瀚会说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