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遗孤的认同研究:中日两国三代人的生命叙事
- 张岚
- 842字
- 2025-02-24 17:38:52
第二章
中日主流媒体中的日本遗孤形象剖析
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始。以此为契机,虽然历经曲折,日本遗孤回归日本的通道逐渐被打开,感人泪下的寻亲活动被日本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日本遗孤问题在日本社会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国后的日本遗孤在日本人的记忆中逐渐淡化,甚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在日本社会生活和生存的。在日本遗孤回国高潮过去了20多年后的2002年,回国后的日本遗孤们以“国家没有对遗孤积极提供回国帮助及归国后的生活支持”为由,集体对国家提出了赔偿请求诉讼。众多日本国民对他们的状告国家政府的行为表示震惊和难以理解,日本遗孤问题再次受到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媒体报道是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判断有重大影响。同时,媒体报道的内容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问题的关注程度,新闻报道构成了舆论产生的根基。为了探明日本遗孤在中日两国的社会中社会处境及生存环境,以及他们被中日两国社会认识与评价的整个历程,本章将着眼于宏观层面,具体而言我们将在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分析中日两国关于日本遗孤的新闻报道的变化和差异。通过分析自1972年至2022年这50年间的日本《朝日新闻》和中国《人民日报》中所有关于日本遗孤的报道,探明其在数量与内容上的变化,以期从多方面了解关于日本遗孤的社会舆论的历史变迁。
本章节参照樱井厚的理论,把在一定的共同体(community)中,人们叙述某件事实时被习惯性引用和参照的模式化叙事称为“模板叙述”(model story)。[1]本章通过将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的“模板叙述”与日本遗孤个人的“生命叙事”相比较,捕捉日本遗孤的相关报道与遗孤生活现状之间的差异,揭示日本遗孤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众多研究都引用了遗孤的相关新闻报道,但是通过新闻报道来揭示中日两国社会关于遗孤的舆论变迁的研究较少。本章以大量的宏观数据为基础,同时参照对比微观的质性资料,来探讨日本遗孤所处的地位及生存环境,希望能为日本遗孤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角度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