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心脏磁共振、PET和CT等影像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超声造影作为唯一能在床边实现血流灌注成像、成本较为低廉的影像手段也在同步成长。如今,国内超声造影不仅在心脏外各个器官的诊断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心血管领域也在向纵深发展。超声造影除用于对心脏结构、形态和功能的诊断外,还可应用负荷超声对冠脉循环的病理生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南方医院心内科超声造影团队一直没有放弃在这个领域的耕耘,除常规开展心脏超声造影和负荷超声造影外,还在微泡溶栓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并进行了卒中和心梗等疾病的实验性溶栓治疗。目前已在临床开展多中心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临床试验。此外,在针对血栓、缺血记忆、炎症和新生血管等的分子诊断和应用磁性微泡技术方面都获得了重要成果。基于此,我们想将这些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来和同行分享,提高和规范国内超声造影的应用水平,因而启动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关于书名的问题,我们曾经出版的《对比超声学》是按照英文“Contrast Echo”直译过来的,根据目前学术界的共识,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将书名定为《超声造影学》。

本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翔实地描述了超声造影的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和声学造影剂的生物学特性。其次,超声造影是从心脏开始的,了解冠脉循环的生理、病理生理十分重要,因此本书用了较大的篇幅,在不同的章节中阐述了有关冠脉循环的问题。

2.具体的方法学指导:

为了加强实用性,本书特设立一节有关超声成像技术的方法学,包括各项参数的建立以及各项操作的流程。

3.密切联系临床:

本书的作者大多数为临床医生,他们把大量的临床进展注入到超声造影的实践中。微血管性心绞痛、无冠脉阻塞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都是当前临床心血管方面的主要进展。

4.科学研究的模板:

本书在各个部分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思路,相信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医生和医学生会有一定的启发。

我们力争将本书编写成为一部集基础、临床和科研为一体,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体,囊括全身部分主要脏器疾病的超声造影诊断参考书,能够反映当代超声造影在临床应用和临床科研的进展。希望对超声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肝脏科医生、妇产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和从事科研的导师和医学生的工作有所帮助。

仅以此书献给在超声造影领域默默耕耘的全体同仁!

刘伊丽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