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篇

(一)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

1.什么是道路交通伤害

道路交通伤害也称为车祸,是发生在道路上、与交通工具有关的人身伤亡,而每年在全球发生的数百万起道路交通伤亡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大量证据表明,使用各类干预手段,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伤害和死亡风险,如控制车速、使用安全带与儿童约束装置、禁止酒驾、佩戴头盔、改善道路设施以及交通安全立法等。

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行为特征等特点,是道路交通安全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前十大死因,是我国14岁以下儿童第二位杀手,给儿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尤其需要重视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

2.在步行时,为了确保安全,应该注意些什么

(1)由于儿童对危险感知能力有限,一般要到儿童8~10岁才可以独立穿行马路。因此,8岁以前的儿童,要由家长带着过马路。

(2)需要熟悉自己家周围的道路交通环境。

(3)了解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4)选择行走在人行道上,如果没有人行道,应选择面对车辆驶来的方向靠路边行走。

(5)横穿马路时应选择天桥或地下通道通行,若没有天桥或地下通道时,应走人行通道。行走时,先看左侧车辆,再注意右侧的车辆。

(6)横穿在没有斑马线的马路时,要密切注意往来的车辆,确认安全后再通过,不能斜穿、猛跑。

(7)在设有护栏或隔离设施的道路上不得横过、穿越、跨越等。

(8)步行时要注意力集中,不看手机和听音乐。

(9)不在马路上嬉戏玩耍,不能在马路上打篮球或踢足球。

(10)儿童的书包或衣服上佩戴反光标识。

3.在骑自行车或玩滑板时,是否需要佩戴护具

由于儿童与青少年喜欢参加运动娱乐项目,但儿童或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有限,遇到紧急情况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此时如果在运动或娱乐时没有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则很容易发生跌伤。

在骑车、玩滑板等运动时,佩戴头盔、护具(护具包括护腕、护肘、护膝)能有效地保护头部和各个关节,减轻跌倒时身体与地面的撞击所造成的伤害。如果不佩戴头盔、护具,跌倒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骑自行车或在玩滑板等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安全防范意识,戴好护膝、护腕、头盔等护具,特别是要注意对肘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重点保护,降低伤害的发生程度。

小贴士

(1)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条例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2)在运动时,佩戴护具只能起到辅助保护身体的作用,要想完全避免运动时受伤,运动前的热身、适当的休息以及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也至关重要。

4.在骑电动车时,是否需要佩戴护具

电动车本身不像汽车一样拥有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保护设施,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骑摩托车或电动车在路上行驶,若不佩戴安全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由于缺乏头盔与护具的保护,身体尤其是头部往往会受到重创,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者中,因颅脑损伤致死的比例往往很高。因为骑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惯性,头部往往首先受到撞击,即头部先着地的概率较大,而头部的损伤最容易危及生命。

所以,骑电动车时,应佩戴适合的护具头盔,以保证交通安全。再者,我国或地方相关法规规定,电动车或摩托车的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好安全头盔。

小贴士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条例规定,年满16周岁才能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

5.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应站在指定的位置上下车,等待汽车完全停稳后再有秩序的上下车,避免拥挤造成的踩踏伤害。

(2)乘车时,应坐稳或拉好身边的扶手,以防刹车时摔倒。

(3)不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东西,尤其是带竹签的食物,如烤肉串、麻辣烫等。既维护车内的卫生,也避免了在紧急刹车时被戳伤。

(4)乘坐公共汽车时,不要将头或手伸出窗外,防止被其他车刮伤;不要向车外乱扔垃圾,以免造成路边行人伤害;不要在行驶中的车厢内乱跑,防止跌伤。

(5)乘车时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小鞭炮、烟花等。避免这类物品在行车时被挤压、碰撞发生燃烧或爆炸,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小贴士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各种按钮、阀门、安全锤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切勿随意按动或扭动。

6.在近距离乘私家车出行时,是否可以不系安全带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和乘车人应当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正确佩戴安全带可以:

(1)防止驾驶人和乘车人员被抛出车外;

(2)抵抗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使驾驶员和乘客不会与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物品发生二次碰撞。调查数据显示:在可能导致死亡的车祸中,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使车内人员生存概率提高60%。当正面碰撞时,系安全带可降低57%的死亡率;侧面撞车时,可降低44%的死亡率;翻车时,可降低80%的死亡率。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车祸中,当后座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猛烈撞到前排座椅上,还会对驾驶员或前排乘客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使他们在车祸中的死亡概率增加5倍左右。

因此,无论驾驶员还是前排与后排的乘客,都应在汽车起步前正确系好安全带。12岁以前的儿童只能坐在汽车后排,并且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身高超过1.45米的儿童,乘坐汽车可以佩戴成人安全带。无论乘车距离近或远,都应佩戴安全带,以保障乘车安全。

7.在乘坐私家车出行时,可以坐在副驾驶位置吗

由于儿童的身材比例和骨骼都偏小,如果坐在副驾驶位置会非常不安全,一旦出现了异常情况,很容易被前方正在爆破打开的安全气囊造成伤害,因此儿童不能单独坐在副驾驶位。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坐在汽车后排才是最安全的。

对于幼小儿童,家长也不能抱着孩子坐于副驾驶位。因为将儿童抱在怀里,其头部刚好位于成年人的胸部位置,如果发生猛烈的碰撞,成人的胸部会由于惯性自然向下挤压,从而压迫到儿童的头、颈部。甚至在紧急刹车时,抱着的儿童有可能会脱手“飞”出车外。因此,儿童乘车要在汽车后座配备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系好儿童安全带,以确保交通安全。

8.在乘坐私家车出行时,是否需要一直系安全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机动车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与乘客要按规定系好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拉紧,当车辆一旦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乘车人员身体移动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刻卷收器的自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摔出车外或碰撞受伤,减少碰撞时车内乘员伤亡的发生。常见的错误佩戴安全带行为包括进入高速公路时才系安全带,城区行驶时不系安全带,一边开车一边系安全带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将安全带斜跨于胸前,一旦检查结束就松开安全带等。

因此在乘坐私家车出行时,要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和生长发育水平,正确选用适合的儿童安全座椅或汽车安全带,且在乘坐期间应一直正确系好安全带或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9.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安装位置:不能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汽车的前排,因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前排的安全气囊在弹出的一瞬间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建议将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汽车后排。

(2)安装朝向:对于1岁以下或体重小于10千克的儿童,应选择后向安全座椅。1~4岁或体重在9~18千克之间的儿童,可选择前向安全座椅。4~12岁或体重超过18千克的儿童,建议选择增高式安全座椅。

(3)安全带必须保持紧绷:假如儿童安全座椅是使用车载安全带来进行固定,那么必须在安全座椅完成安装后确保汽车安全带回收至紧绷状态,使安全座椅保持稳定。因为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座椅的晃动幅度越小,越能对乘坐的儿童起到保护作用。

(4)布套保养:尽量减少安全座椅布套的清洗次数。因为安全座椅的布套材料大多数为阻燃材料,经常清洗会减弱该种材料的阻燃功能。在布套不是很脏的时候,仅仅使用湿布擦拭即可。如果布套沾上了尿渍、便渍或者其他难以擦拭掉的污物,需要拆卸下来进行清洗的时候,建议选择手洗并自然风干。

(5)安全座椅保护:不要让安全座椅接触腐蚀性物体,尽量避免阳光长期直射,以免损害安全座椅中的安全材料。

(6)定期检查:要定期对儿童座椅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并及时根据儿童的体型及穿着的变化对安全座椅中安全带的松紧程度、肩带的高度以及座椅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安全座椅的舒适。

(7)当汽车发生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建议停止使用并及时更换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原理是通过分散交通事故中的冲击力来减少儿童的位移,它需要依靠座椅的变形来完成。有些部位的变形是永久性的,会失去保护能力,所以在汽车发生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必须及时更换座椅。

小贴士

建议不要接受或购买二手儿童安全座椅。因为安全座椅只能保证发生一次碰撞时对乘坐儿童的保护,假如此座椅在之前发生过碰撞,当再次发生碰撞时极有可能因为一些永久性的变形而失去保护乘坐儿童的功能,从而对乘车儿童造成极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