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治疗药物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抗菌药、肺癌化疗或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氧疗、无创或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吸入和雾化治疗、肺康复、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本节就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治疗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一、镇咳药
镇咳药主要是用于抑制咳嗽反射,缓解咳嗽症状。镇咳药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分为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外周性镇咳药常见的有苯丙哌林。
二、祛痰药
祛痰药主要用于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祛痰药可分为痰液稀释药和黏痰溶解药。痰液稀释药分为恶心性祛痰药(如氯化铵)和刺激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黏痰溶解药分为痰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和黏痰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
三、平喘药
临床常用的平喘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支气管扩张药、抗炎平喘药和抗过敏平喘药。
1.支气管扩张药
支气管扩张药主要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药物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茚达特罗)、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丙卡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甲基黄嘌呤类(如氨茶碱、多索茶碱)、长效M受体拮抗剂(如噻托溴铵)、短效M受体拮抗剂(如异丙托溴铵)。
2.抗炎平喘药
抗炎平喘药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常用于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结缔组织病、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等。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和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根据药物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中效药物(如甲泼尼龙、泼尼松龙、泼尼松)、短效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吸入用糖皮质激素主要为局部用药(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曲安奈德)。
3.抗过敏平喘药
常用的抗过敏平喘药有炎症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H1受体拮抗剂(如酮替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等。
四、抗感染药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发生感染时不可避免需要用到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和抗病毒药物等。常见抗细菌药有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糖肽类等;常见抗真菌药主要为唑类和棘白菌素类;常见抗结核药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常见抗病毒药包括穿入和脱壳抑制剂、DNA聚合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广谱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干扰素)。
五、肺癌化疗或靶向药物
目前临床上提倡根据肺癌患者的机体情况、肺癌的病理类型如小细胞(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或非小细胞(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侵犯范围(分期)和发展趋向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
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如环磷酰胺)、抗代谢药(如甲氨蝶呤、吉西他滨)、抗肿瘤抗生素(如多柔比星、丝裂霉素)、抗肿瘤动植物成分药(如依托泊苷)、铂类(如顺铂、卡铂)。
常用靶向药物包括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为主要靶点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或 c-ros癌基因 1(ROS1)融合为主要靶点的药物(如克唑替尼),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为主要靶点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