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检测)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三间分布),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描述性研究在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步骤,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包括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个例调查与病例报告和筛检等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现况调查。
一、现况调查
(一)概念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由于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资料是调查当时所获得的,故称之为现况调查。从时间上说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犹如时间维度的一个断面,故又称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由于现况调查主要使用患病率指标,所以又称为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
现况调查并非只对现象做静态分析,也可以通过对多个断面的现况调查来做动态分析,了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等在多次调查期间的变化趋势,发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有可能对将来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二)特点
1.现况调查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现况研究在设计实施阶段,往往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然后查明该研究对象中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时点上的暴露和疾病状态,最后在资料分析阶段,根据暴露的状态或是否患病进行比较或者探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2.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
由于所调查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某些特征或因素是同时存在的,即在调查时因与果并存,不能确定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某些特征或因素的时间顺序,故在现况调查中常进行相关性分析,只能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3.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
因为现况调查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如果所调查疾病的病程过短,在调查期间许多人可痊愈或死亡,而纳入的对象往往是存活期长的患者,这种情况下,经研究发现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可能是影响存活的因素,而不是影响发病的因素。
(三)分类
现况调查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普查要求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进行调查,目的主要是为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以及寻找某病的全部病例。普查的工作量大、费用高,在实际中应用的比较少,一般在小范围内的调查可以采用普查的方式,如在2004—2006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项目中,对新发现的水砷浓度超过0.15mg/L的村屯,要求对全村的人口进行病情普查。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和工作易于做细等优点。抽样方法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典型调查即属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方法又可分为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抽样等。随机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即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四)应用
现况调查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资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流行病学方法,故在流行病学中以及地方病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确定高危人群和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的评价等。例如,全国地方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碘缺乏病)的监测,每隔一年或几年进行一次,是反复进行的现况调查;再比如全国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区环境硒水平分析、口服碘油胶丸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的效果观察等,都应用了现况调查的方法。
(五)实例:四川省壤塘县饮砖茶导致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1983年)
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在1983年对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县进行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时,注意到病区藏族居民有大量饮用砖茶的生活习惯。为了证实壤塘县氟中毒病区是否由饮用含氟量较高的砖茶水引起,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协同阿坝州和壤塘县卫生防疫站于1984年3~4月对病区进行了现况调查。调查对象为当地生长的藏族农牧民,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分层,每层随机选择1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100人以上;选择部分疑似氟骨症患者拍X线片;各点检测尿氟30份以上。以在壤塘县工作多年的森工局汉族工人和当地生长的8~15岁汉族儿童为对照组。对病区的水、土壤、粮食、牛奶、茶叶及茶水进行含氟量测定。结果发现,藏族农牧民氟斑牙检出率为72.64%,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93.85%,对照点8~15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3.68%,调查点与对照点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调查点疑似氟骨症患者X线检出率为97.14%;调查点儿童尿氟平均水平为3.49mg/L±1.65mg/L,对照点为0.57mg/L±0.25mg/L,两组有极显著差异;藏族饮用的茶叶平均含氟量为622.5mg/kg±155.57mg/kg,茶水平均含氟量为2.76mg/L±0.36mg/L,高于对照点茶叶和茶水含氟量;调查点和对照点饮用水、土壤含氟量均不高;除茶叶外,其他食品含氟量也不高;调查地区周围无工矿和燃煤氟污染。结论认为,壤塘县居民氟中毒是由长期饮用砖茶引起,该地区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是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一个新类型。
由于现况调查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涉及的工作人员和调查对象也很多,因此,有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是保证调查成功实施的前提。结合四川省壤塘县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调查实例,说明现况调查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病情、提供病因线索、确定高危人群以及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等,可以根据自己工作实践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而定,也可以根据他人的调查,欲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然后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的方法。案例中,就是根据在现场调查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即壤塘县氟中毒病区居民有大量饮用砖茶的习惯,而提出壤塘县氟中毒流行是否是由饮用含氟量较高的砖茶所引起,属于病因研究,并具有创新性。因为调查的区域是一个县,范围较大,故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
2.确定研究对象
现况调查中对调查对象要有明确的规定,如调查对象所在地区、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年限等。如果单纯为了掌握一个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情况,可以不设对照组,否则要设立对照组。设置对照组应遵循同质对比的原则,即除了研究因素不同外,其余条件要尽可能的相同。案例中,研究对象为当地生长的有饮砖茶习惯的农牧民,以无饮砖茶习惯、在当地居住多年的森工局汉族工人为对照,保证了调查组和对照组在生活外环境上的一致,具有可比性。
3.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要确定合适的样本量。调查的样本量太少,难以判定所得的结果;样本量太多,工作量太大,难以执行。合适的样本量由具体的抽样方法决定。一项调查中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抽样方法,案例中就同时使用了分层抽样(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分层)和单纯随机抽样(每个点随机调查100人以上)相结合的方法。
4.其他需要考虑的内容
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调查表与调查员、资料分析、质量控制、组织保障等请具体参考第四节“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生态学研究
(一)概念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观察单位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无法得知个体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中的信息(某种因素)可以是社会经济状况、地质地理条件、气象情况、营养条件以及人为干预的某些措施等,这些资料均可以从相关部门获得,是常规性或现成的资料。
(二)分类
生态学研究可分为生态比较研究和生态趋势研究。生态比较研究是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分布的差异,从而提出病因假设。生态趋势研究是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和/或某种疾病频率变化的关系,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两种类型的研究混合使用。以换粮预防大骨节病为例,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双鸭山市为大骨节病的活跃病区,1972年,双鸭山市的一个新村开始改自产粮为粮店统一供粮,而其他村则一直使用自产粮。资料显示,从1971年到1978年,新村社员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到1978年病情得到控制,而其他村截止到1978年社员大骨节病病情依然严重。通过新村与其他村大骨节病病情的比较以及新村换粮多年以来大骨节病病情的变化动态,说明换粮措施对防治大骨节病是有效的,也说明自产粮食携带有大骨节病的致病因素,为寻找大骨节病病因提供了线索。
(三)应用
虽然生态学研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但因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应用。生态学研究对病因未明疾病可提供病因线索,这是其显著的优点,此外尚可用于评价社会设施、人群干预以及政策、法令实施等方面的效果。在地方病领域中,如引发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地理环境因素分析、评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等均属于生态学研究。
(四)生态学研究的注意事项
生态学研究重点在于发现和证明环境与病情之间有联系存在,至于联系的性质,如因果关系、修饰性关系和统计联系等,并不急于认定。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由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组)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混杂因素往往难以控制,应用时应注意尽可能集中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不要设置太多。选择研究人群时,应尽可能使组间可比。资料分析时尽可能用生态学回归分析(不只用相关分析),分析模型中尽可能多纳入一些变量;在对研究结果进行推测时,应尽量与其他非生态学研究结果相比较,并结合所研究问题的专业知识等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赵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