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八·木部中品之上》

茗苦无毒

茗苦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〇苦,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名医所录》。

[名]

茶、、茗、

[苗]

《图经》曰:茶乃南方佳木,高二三尺,经冬不凋,腊月已结蓓蕾,春中抽芽。《尔雅》所谓、苦荼。释云:早采者为荼,晚采者为茗,蜀人谓之苦荼,今通谓之茶,盖茶、荼字相似而误也。一种自一尺以至于数十尺,巴峡亦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木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蒂若丁香,根似胡桃,其名有五。今人或以枸杞、槐、柳等嫩芽杂和作茶,实能乱真。以此治病,功用大不相侔。建州等处所产,性味与别品尤胜,独名腊茶。唯鼎州性味略类建州者,今河北等处磨末亦冒腊茶入药,唯以建州为胜。又有蒙山五顶,其中顶曰上清峰,峻险人迹少到,云雾蔽盖,鸟兽时出,草木繁密,所产与他顶不同。春分先后,俟雷发声,采者为佳,此品制作精于他处,人所贵重,为其性不甚冷而却病延年尔。谨按:古无茶茗之文,在禹则无贡,《周礼》亦不载,《尔雅》虽有、苦茶之名,而秦汉史传亦无所稽;至唐陆羽辈著《茶经》等说而茶品始备,故贵于唐而与盐并榷于宋也。世之昏礼纳,采非茶不行,盖取其种莳不可移植,以喻无再盟之义。然饮少则醒神,过多则能致疾,故《茶饮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

[地]

《图经》曰:出闽、浙、蜀、荆、江、湖、淮南、鼎州,山中皆有之。[地道]雅州、蒙山、建州。

[时]

生,春初发萌。

[采]

春分先后取芽。

[收]

晒干。

[用]

叶。

[色]

青褐。

[味]

甘、苦。

[性]

微寒。

[气]

气味俱轻,阴中之阳。

[臭]

香。

[主]

清头目,消热渴。

[行]

手、足厥阴经。

[治]

疗;《图经》曰:祛旧疾,释滞消壅。陈藏器云: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便。《汤液本草》云:清头目,消热渴,中风昏愦,多睡不醒及瘘疮。《别录》云:除痰下气,消宿食,痰厥头痛如破,赤白痢热毒痢。

[合治]

合生油傅,蠼螋尿着人成疮疼痛。水煎合醋,疗气壅暨腰痛转动不得。煎合醋服,治伤暑泄泻及心痛不可忍者。

[禁]

宜热饮,若冷啜则聚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赝]

枸杞、槐、柳等芽为伪。